日照小说网 > 大宋德芳传 > 第十一章 登基大典

第十一章 登基大典

日照小说网 www.rizhaoxsw.com,最快更新大宋德芳传 !

    翌日清早,晨曦微露,阳光透过薄薄的晨雾,洒落在皇城的每一个角落,挂落在石板龙纹镂刻上的露珠,亦被金色的晨光照耀得晶莹剔透,让龙纹亦栩栩如生起来。

    文武百官,分别由侍中赵普、枢密使曹彬领衔,分东西两班站列,袍服上绣着飞禽走兽各色纹章的廷臣们,表情分外肃穆,又显然各怀心事。

    “陛下郊祭天地已毕,兹于奉天殿前,告慰先圣。奉宗庙社稷,承祖宗休烈”,礼赞官高唱道。侍仪司早已将表案备好。案台北面,肃立着的是捧表官、宣表官、展表官,以及手持金瓜斧钺的仪卫十二名;表案南面,肃立着的是御史、礼赞官,以及手持金瓜斧钺的仪卫十二名。

    “皇上驾到”,紧接着,从东西两班朝员中间,缓缓走过新皇的旗杖,先后而过的是黄龙旗、北斗旗、驯象旗、日旗、月旗、青龙旗、白虎旗、朱雀旗、玄武旗等。每旗,由一名甲士执旗,四名手持斧钺或弓弩的甲士随后。等各色旗帜迎风而过、立定于大殿四周后,伏黄盖、华盖、曲盖、紫方伞、朱团扇等又铺天盖地而来。在眼花缭乱的旗、盖后面,终于看到了六十四人抬着的新皇龙撵,龙撵背后的金节、卧瓜、仪刀、骨幢等,将端坐撵中的赵光义衬托得威严无比。

    接下来,自然又是一番仪式,礼赞官高唱“行礼”,待赵光义向表案方向持笏赞拜时,百官亦随即参跪如仪。接着,又是一番“进表”、“宣表”、“受册”的繁缛流程。

    礼赞官一声“礼毕”后,新皇赵光义手持金册,南面而立,百官再次下拜,山呼万岁。

    奉天殿礼毕,赵光义在文武百官们的陪伴下,前往万岁殿旁寝殿,跪读赵匡胤明言留给后嗣君主的誓碑,该碑立于密室之中,高七尺,阔四尺,以销金黄幔遮蔽,除嗣位之君外,任何人不得窥看。所以,文武百官皆止步于密室门外,远远跪立。赵光义手持密匙,在一名不识字的小黄门的服侍下,走到密室门前,由小黄门接过密匙开启封门,再将密钥交返赵光义。然后,小黄门恭立门外,赵光义独自一人走入密室,跪于碑前,瞻默诵讫铭刻于石碑上的三行誓词。

    ~~~

    瞻默碑文事毕,赵光义略事休息,然后移驾前往乾元殿,接受百官朝贺。一众文臣武将则已早一步抵达,分东西两班肃立于大殿两侧,恭候新皇驾临。位列文班最前、领衔的是宰相——侍中赵普。他正闭目养神,仍旧一副古井不波的神态,让那些等着看他慌神、出丑的敌对官僚们略感失望,心中皆暗道:且看你能装到什么时候,等陛下登基后,你等着被一撸到底吧。位列武班最前、领衔的是枢密使曹彬,他也是一副神态自若、岿然不动的姿态,虽然他内心极不镇静,总有一种隐隐的不安,总觉得此刻似乎正有千百双奚落的眼睛在嘲讽他的懦弱、背叛,又有千百双手在背后狠狠地戳他脊梁骨,但他终究保持着表面的淡定。偶尔,曹彬亦会悄悄地瞟昭穆而立的赵普两眼,但后者似乎始终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让他琢磨不透。

    只听殿外忽然传来礼赞官的高唱声——“陛下驾临,于乾元殿受朝,与民更始”。赵光义手握宝剑,迈着沉稳的步伐,在十数名内侍的陪伺下,踏入了乾元殿正殿。抬头望望视野前方、觊觎已久的御座,赵光义不禁略有激动之情,手臂亦微不可察地轻颤起来,于是他立马运劲握紧剑柄,以暗力控制住了略有失控的肢体。定定神,赵光义从俯首、绝不敢与他对视的文武朝臣中间,继续一步一步的走向御座,他走得极缓慢,每一步都走得很沉稳,亦如这些年来,他为了爬上这张皇位,所走过的每一步一样,个中滋味,只有他自己方知。只是不同于以往的是:在后周时,作为殿前都虞侯,他只能站在这大殿外守候;策划了陈桥兵变、周宋易代后,他被乃兄任命为开封府尹,得以厕身于大殿之中;后又被追封为晋王,并加授为中书令(右相),别赐门戟,跻身于大殿最前方,班列尤在门下侍中(左相)赵普之前;今天,他终于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登上九五,华丽转身,南面而立,再也不用北拜于人。

    待赵光义端坐于御座,满殿廷臣乃纷纷下跪,三呼万岁。待百官行礼完毕,赵光义微抬双手,虚扶一下,道:“众卿平身”。“谢陛下”,众文武齐声应诺道。坐着软硬适中的龙椅,摩挲着御座扶栏上的纹理,本以为自己会激动莫名的赵光义,却发现自己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兴奋,随着眼前皇冠上垂着的九串旒纩的左右来回摆动,他被带入了一幕幕回忆之中:

    幼时家贫,但凡得到点好吃的,作为兄长的赵匡胤从来舍不得吃,都会带回来,分食于自己和三弟赵廷美,每次自己问赵匡胤怎么不吃,他的回答若非“我吃过了”,便是“我不饿,你们快吃”;年纪稍长点,赵光义又得了一次重病,人们都说这孩子不行了,父母都放弃了,又是赵匡胤死活坚持,独自背着迷迷糊糊的他,走了三十多里路,到县城里,求医馆延治,大夫见他们俩兄弟衣裳破烂,肯定付不起诊金,本不肯出手,是赵匡胤跪在医馆前,苦苦哀求,引得路人纷纷解囊,大夫怕背上见死不救、没有医德的骂名,才不得已问诊施救;等到年长了,兄弟相携投军,多少次生里来死里去,没有一次,赵匡胤不是小心翼翼回护着他,唯恐自己这个宝贝弟弟有一丁点儿闪失。

    念及过往的种种,赵光义眼角渐渐湿润,眼前的一切——乾元殿、以及殿内肃立的百官、禁卫、内侍、宫娥,都模糊了起来。“朕这是怎么了?这都是朕应得,这皇位,这一切的一切,本该属于朕所有”,赵光义不断地给自己心理暗示,来驱散挥之不去的可恶记忆。

    人,往往都是如此,得到了想要得到的,又开始怀念已然失去的。赵光义也不例外。直到耳畔突然传来老太监王继恩轻微的咳嗽声,赵光义才恢复了一丝清明,他重新望向满殿不明所以、却又绝不敢出声的文武。正在老太监松了一口气,准备宣读即位大赦天下的敕文时,赵光义忽然掩面痛哭起来,声震远近,让人闻之恻然。听到新皇的嚎哭,满殿文武皆以为皇帝这是要演悲情戏啊,暗忖这戏码来得有点早啊,但也只好跟着亦真亦假的掩面而泣,权当跑跑龙套了。片刻间,哀恸的情绪弥漫于整个乾元殿,满殿尽是“先皇啊”、“大行皇帝啊”等追慕的泣不成声的话语,也不知,有几人出自真心。唯独赵普,眼角虽微微湿润,但终未过于失态,对于赵匡胤,他有着亦君亦友的感情,但他知道自己没有权利去哀恸,无论众人如何缅怀赵匡胤,赵匡胤都已成为过去,如何在即将到来的政治风暴中幸存下来,才是他此刻要关心的。

    赵普抬抬头,正好发现赵光义正神色复杂地看着自己,赵普乃走出班列,到大殿中央,俯身道:“陛下仁义,但仍请节哀,以天下为重”。众臣亦纷纷附和。

    “嗯”,赵光义不置可否的嗯了一声,然后,对老太监点点头,便听老太监王继恩展开手中黄绸,朗声宣读道:

    “王者继统承祧。所以嗣神器。节哀顺变。所以宁万邦。顾历代之通规。谅旧章而可法。先皇帝勤劳启国。宵旰临朝。万几靡倦于躬亲。四海方成于开泰。念农民之疾苦。知战士之辛勤。多垒尽平。生灵永逸。而寒暄遘厉。寝疾弥留。方臻偃革之期。遽起遗弓之叹。猥以神器。付予冲人。遵理命而莫获固辞。涉大川而罔知攸济。负荷斯重。攀号莫任。宜覃在宥之恩。俾洽惟新之泽。可大赦天下。恭惟先皇帝推诚损己。焦思劳神。念将士之忠勤。知战伐之辛苦。衣粮禄赐。无非经手经心。土地官封。不惜酬功酬效。生灵是念。稼穑为忧。罢非理之差徭。去无名之侵耗。尽去奢华。减后宫冗食之人。停诸司不急之务。方岳止甘鲜之贡。殿庭碎珠玉之珍。狱讼无冤。刑戮不滥。凡开物务。尽立规绳。予小子缵绍丕基。恭禀遗训。仰承法度。不敢逾违。更赖将相公卿。左右前后。恭遵先旨。同守成规。庶俾冲人。不坠鸿业。宣布遐迩。咸使闻知。”

    “万岁万岁万万岁”,山呼之声响彻大殿。“皇兄,朕定会收复燕云旧地,向你证明,朕才是天命所在,是大宋最合适的继承者”,赵光义暗暗誓道。与此同时,开封东南百里开外的荒道上,赵德芳、种师成一行,正在急驰南下,赵德芳从马背上回望一眼东京汴梁,亦在心中暗暗誓道:“父皇,儿臣定会为你讨回一个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