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小说网 > 互联网时代博士生的学习变革 > 2.1 理论层面研究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

2.1 理论层面研究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

日照小说网 www.rizhaoxsw.com,最快更新互联网时代博士生的学习变革 !

    2010年6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指出“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正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着深刻影响。”毫无疑问,互联网对教育领域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研究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类、对比和述评,希望从中得到借鉴和启发。从现有的科研项目和文献来看,互联网对教育影响的研究集中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应用两个层面。

    2.1.1国外理论层面的研究

    作为互联网的发源地,美国政府和学者都非常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研究,产生了一系列学术研究成果。美国教育技术方面的研究机构的主要代表是美国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ssociation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and technology:aect),另外还有新媒体联盟(new media consortium:nmc)和美国大学信息技术协会(educause)等以及个人在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1.美国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年会:教育技术领域前进的风向标

    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是国际教育技术领域历史悠久、规模庞大、学术水平高、影响广泛的专业学术组织之一。自20世纪20年代成立以来,一直引领着教育技术发展的潮流。如它对“教育技术”的定义就得到了目前教育技术领域所广泛接受和引用。1994年对“教育技术”作了全新的定义,认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2005年,对“教育技术”概念进行了修订:“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适当技术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该协会每年召开一次国际年会,不仅是教育技术领域学术共同体的一场盛大学术聚会,也成为指示教育技术领域前进的风向标。

    2009年会以“整合的途径迎接挑战”(integrative approaches:meeting challenges)为主题,涵盖了:1积极采纳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2多方合作,共同参与教育与培训的变革;3创新性地将技术无缝整合到学习、教学和工作当中;4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5探求促进学习、教学和绩效的有效策略及其作用机制五方面的内容。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项目主管达夫妮·雷尼(daphne rainey)做了“数字化学习:推动教育的革新”主题报告,提出nsf将在促进美国学生数学和科学能力的培养,以帮助其适应技术的研究、推广与应用方面做出努力。

    2010年会的主题是“网络变革:在互联的世界中学习”(cyber change:learningin our connected world)。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罗伊·皮(roy pea)教授做了“网络变革:站在国家的角度探讨联网学习”报告,从宏观的角度对网络学习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描述和探讨,提出了网络学习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今后网络学习研究与实践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从正式和非正式学习的视角,揭示了网络学习的广阔前景和对未来教育的影响,让人们看到网络学习是未来学习的重要方式。得克萨斯州大学系统的虚拟大学助理副校长达茜·哈蒂(darcy w.hardy)博士做了“在线学习的爆炸性发展和对教育技术的影响”报告,从行政和组织的角度来讨论在线学习发展对教育科技及教育本身的影响。

    2011年会致力于探索web 2.0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围绕主题“庆祝3.0:设计、学习、社区”(celebrate3.0:design,learn,community)展开。主题报告中,埃伦·瓦格纳(ellen wagner)博士认为,当今教学设计领域有四大组成部分:学习、表达、信息技术及市场分析和执行。而劳伦斯·约翰逊(laurence f.johnson)博士做了一场无字报告,整个报告由若干反应技术时代变革与人类社会密切联系的照片组成,回顾了各个时代技术发展以及人们对其认识态度的变化。他认为在以后一年左右,电子书籍(electronic books)与移动设备(mobile device)会成为一种普及趋势;在未来两三年里,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和基于游戏的教学(game-based learning)会在新兴科技领域成为一个中心;在未来的四到五年中,基于手势的交互计算(gesture-based computing)和学习分析技术(learning analytics)将成为关注中心。目前,约翰逊博士的这些预测有的已经成为现实,有的还在等待现实的检验。

    2.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预测新兴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新媒体联盟(new media consortium)是由全球近300个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亚洲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博物馆、学习中心、基金会等学习机构组成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致力于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中的研究和运用。2002年,新媒体联盟启动实施“地平线项目”(the horizon project),以新兴信息技术进入教育主流性应用的潜能作为主要评估标准,开展持续而系列化的质性研究,以年度报告的形式向学习机构提出关于新兴技术、关键趋势和重要挑战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并力求实现研究和实践的互动。地平线项目所评估的“新兴信息技术”是指尚未但有可能成为主流性应用的技术。这些新兴技术犹如正在从地平线出现,“地平线项目”即由此得名。

    2012年高等教育版的《地平线报告》指出,按照技术在今后五年里可能会对教育产生影响的意义程度进行排序,未来五年技术发展的核心趋势是:一是人们期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事工作、学习和研究;二是云服务技术日益发展,并且人们对信息技术支持的观念也去中心化;三是工作日益协同,从而会引起学习组织方式的变化;四是通过互联网可以更容易获取丰富的资源和进一步拓展人际关系,这需要重新审视教师的角色定位;五是教育模式正在向包括网络学习、混合学习和协作学习等方向转变;六是强调在课堂中开展更多基于挑战的学习体验。

    2012年发布的地平线报告在讨论技术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认为技术的发展可能也会对教育产生重大挑战。根据挑战重要性来排序,可能会有:一是经济压力以及新的教育模式为传统高等教育模式带来了前所有未有的竞争;二是恰当的评价标准滞后于写作、出版和研究等新出现的学术活动形式;三是在各个学科和行业中,数字媒体素养作为一项重要的技能越来越需要提升;四是院校自身的障碍对新兴技术的建设性应用是个巨大挑战;五是新的学术研究模式对于图书馆作为大学的成果收藏,学术成果记录方式,以及支持这些活动的商业模式等提出了重大挑战。

    3.educause: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窗口

    educause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信息化专业组织,现有两千所高等教育机构和250多家信息技术企业加盟。它不但见证了高等教育信息化从起步到发展的历史进程,而且对推动信息技术在大学中的应用作出了贡献。educause旗下有两大刊物educausereview和educausequarterly。前者主要致力于探索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与冲击,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思想策源地,它每年刊载的“educause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大课题”(educauseannual top itissuesin higher education)吸引了不少业内人士的参与;而后者则主要面向高等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实践人员,讨论信息技术在大学中的应用。educause专门建立的门户网站(http://munication)和技巧学习(knowledge skill)。哈立德(khalid)(2000)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互联网技术在科研中的潜在贡献:影响因素分析——以沙特女子大学为例”中,以实证方法和理论分析研究了互联网在沙特女子大学科研中的应用,并提出了使用互联网的影响因素:个体因素、便利性因素、信息资源因素、职业和专业因素、个人感知因素。艾登·塞拉米(aydin selami)(2007)在“外语学习者对互联网的态度”研究中,通过对115名外语学习者的实证研究表明,通过克服互联网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可以提高外语学习成绩。

    2.1.2国内理论层面的研究

    我国在互联网对教育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思考的角度,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类观点:

    1.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何克抗(2008)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认为数字化学习(e-learning)是指通过互联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活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任友群(2009)在《创造学习新平台——信息技术与学习的整合》一书中,把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把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工具和文化,以案例探讨了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及其信息素养问题。张建平(2006)等在总结了现代学习理论、现代教学理论以及探讨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信息素养、教学环境、学习资源等多个环节探讨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刘遵义(2006)认为,技术变革给高等教育创新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给发展中国家教学新模式的跨越式实验带来了可能性。

    2.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

    钟志贤(2009)等认为,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促进学习者有意义学习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张俐蓉(2007)认为信息技术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五个方面:将真实的问题带入课堂、为学生提供脚手架和工具、提供学习反馈、形成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的联系和促进教师学习。黄荣怀(2010)等提出了“技术促进学习”的五定律:通过社区实践、个人网络或与工作相关任务等非正式学习(informal learning)成为知识获取的重要途径;学习与工作相关的活动不再分离,在许多情况下,他们是一致的;技术在改变(重写)我们的大脑,我们所使用的工具在定义和重构我们的思维;过去持有的许多学习理论将不再使用(off-loaded),或将被技术支持;know-how和know-what将被know-where(知晓哪里能找到所需要的知识)替代。景红娜(2011)等认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习者带来了多样化的信息呈现方式,但却并没有从实质上提高学习效果。而基于moodle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深层学习模式,可以使深层学习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3.探讨互联网时代的学习

    钟志贤(2010)等基于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探讨了信息技术支持的探究学习模式。他认为,三元智力理论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有助于促进探究学习。陈家刚(2010)以认知学徒制学习理论为指导,探讨了利用技术支撑来对学习环境进行8个方面的设计:情境学习、示范、指导、脚手架、清晰表达、反思、技术支撑的探究和远程或在线认知学徒模式。桑新民(2012)通过对传统课堂的剖析,对课程创新、课堂创新典型个案进行评介,提出了“太极学堂”理念,双向构建网络课程与现实课程、学习主体与学习环境。陈琦、张建伟(2003)提出,技术作为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互动的中介工具,主要发挥四种功能:学习监控工具、媒体、信息处理工具和社群互动工具,并以为基础,分析了各种信息技术在接受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等不同类型的学习模式中的整合应用。王竹立(2011)针对网络时代学习面临的挑战,从神经生理学和认知心理学角度阐述了新建构主义和知识管理的关系、教师的任务以及该理论的意义和局限等。并进一步提出了将联通主义和新建构主义理论互相融合、共同指导网络时代学习的基本思想。

    4.对信息技术的反思

    王佑镁(2003)提出,技术为教与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平台和工具,但同时给教师带来了认识和运用上的困惑,给学生带来了认知和使用上的障碍。技术一方面变革了学习要素,另一方面新型学习方式的构建又必须依赖技术的参与,技术成为提高学习者学习效能的一种重要力量。技术参与改变了学习系统各要素,从而形成了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学习方式,这实质上是一种高技术条件下的学习(r tbl:rich-technology-based learning)。赵青梅(2007)对互联网教育和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干扰进行了研究。吴安艳(2011)等提出了网络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变革,认为网络通讯技术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异地同步或异步互动教学成为可能。依据师生互动的形式、性质、途径、强度和范围,构建了网络技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理论模型,即将师生互动途径分为同步互动、同步异步共存互动和异步互动三大类共八个层次,越在底层,师生互动强度越高,但互动范围越小。实验比较研究表明,互联网技术带来师生互动实质性的变化:互动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师生共同主导;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的师生互动,学习无所不在成为可能;师生互动内容由单一变为丰富,途径多元;师生互动的受益面变得宽泛,但师生之间的互动强度有所减弱。王卫军、王文君(2010)反思了课堂教学中技术应用价值取向的思考;王青(2010)对网络教学意蕴的认识论省思,提出了“技术、工具,抑或存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