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小说网 > 山海乾坤志 > 第一章 我从株野来

第一章 我从株野来

作者:人法地法天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日照小说网 www.rizhaoxsw.com,最快更新山海乾坤志 !

    嘉祥六年的秋天,连绵阴雨漫天飘落,老天爷像发了疯似的,一个劲儿地下雨。沧河、浪江水位猛涨,沿岸水坝有几十处已经决了口子。

    大运河以及沧、浪支流,都改变了旧日的模样,浑浊的河水怒吼着,咆哮着,呼啸而来,奔腾而去,卷着泥沙,冲击河岸,打着令人心惊胆寒的漩涡。

    站在高处,放眼四望,只见水雾蒸腾,浊浪排空,到处是一片汪洋。

    “爷,看这架势,咱们恐怕是没法儿子渡江了,我问了一下这儿的村民,他们说往东边儿再过几十里地,有个县城。”一个老人边说边从江边向着马车走去。

    “您看,咱们先在那儿落个脚儿,等天放晴了,再过江如何?”说罢,老人撑着伞在马车边候着,等着车内人的吩咐。

    “杨叔,说过多少次了,您不用叫我‘爷’,您叫我‘元哥儿’就成。”

    话音未落,一位俊秀的公子哥儿挑开帘子,从车上走下来。只见他: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玉冠,齐眉勒着双龙戏珠琉璃抹额。

    穿一件七色彩灵芝皂黑箭袖,束着三色青鸾(luán)长穗宫绦(tāo),外罩黑色萨伦锻排穗褂,登着黑缎白底小朝靴。

    貌柔心壮,音容兼美,风调开爽,器彩韶澈,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

    真真是一位让人见了只能叫好的品貌非凡的公子哥儿。

    “元哥儿”拿过了随行的小厮递过的伞,看了看正在下着的暴雨,又看了看不远处的河流,皱了皱眉头,向着沧河走了过去。

    杨叔腆着脸,跟着元哥儿向着河边走了过去。

    “出门在外,怎么能叫少爷‘元哥儿’呢,这未免也有些太放肆了。”

    “元哥儿”笑骂道:“杨叔,我说不过你,那你就叫我少爷吧。”

    “好嘞,少爷!”老杨凑趣儿的回答。

    到了江边,“元哥儿”仰头望了望天,“杨叔,看这天,一时半刻恐怕还晴不了吧?”

    “是的,少爷。”杨叔神情恭敬的回答道。

    看着“元哥儿”双目无神的望着沧河,杨叔略有所思。过了一盏茶的时间,杨叔看着“元哥儿”回过神来,接着又说道:

    “少爷可是担忧咱们晚上在前面的浑源县如何度过?我已经让岚旗在前面去准备客栈了,可能再过一会儿他就回来了。”

    “唉,”元哥儿叹了一口气,“吾忧之非我今夕如何度,我真正担忧的是,我们从株野出发一路至今已有一月有余,连绵阴雨不绝,倘长此以往,恐徒生祸端啊。”

    “少爷......”

    “元哥儿”摆了摆手,“算啦,算啦,这不是我现在应该考虑的事,在其位,谋其职。咱们这些‘素食者’,就不要为‘肉食者’们考虑了吧。”

    说完,“元哥儿”向着马车走去,“咱们上车先走着,杨叔你也上车,等着岚旗回来说明他在浑源县的的安排。”

    此刻,张江圭搀着老母亲,站在城门的箭楼上。

    他望着城外的大水,和身边几十个浑身是泥的衙役,单薄的制式服装,抵挡不住阴雨中的瑟瑟秋风。

    他远眺着沧河与浪江的交汇处,看着愈发汹涌的江水,心事沉重,不禁打了个寒颤。

    张白氏看着江圭道:“儿啊,看这下了一个多月的雨,一时半刻恐怕还停不了了吧?

    城里聚着十几万人又冻又饿,怎么消受得了?万一激起民变,这可怎么办呐?

    儿是这地方的父母官,得赶紧打个主意、想个法子啊!”

    “哎,”张江圭叹息道:“娘,我何尝不知道城里聚集着十几万人,如果不立即赈灾,可能会激起民变!

    但是,娘,您知道吗,这浑源县虽然地处交通要道,是朝廷的屯粮之地,可这粮库不归我管哪。

    先不说你儿子我罢官在即,就算我还在任上,单单是守着粮库的刘铭和姚典,官都比孩儿大,管着运河好长一段的粮食储备呢。

    他们守着粮仓,粮仓内的粮食儿子前几天去看了一下,满了不说,还有多余的粮食就在粮仓外的空地上,都快被雨水浇的发霉了。

    然而,他们看着全城的百姓饥寒交迫,却是不管不问!

    今早,我已派人去请他们来商量放粮的事儿了。娘,您老放宽心,会有办法的。”

    张江圭说罢,把母亲搀到里间休息。

    张白氏一边儿拄着拐,一边儿被张江圭搀着,“唉,现如今是什么世道啊,康衢爷的遗命都忘了吗?”

    “娘,现在是嘉祥帝当政了,康衢爷?娘,人亡政息您懂得吧。”

    “噫,我是不甘心呐,不甘心啊......”

    “娘,慢些走,当心点,小心脚滑,我搀着您慢慢走......”

    母子俩的话,伴随着这对母子越走越远的脚步声,是越来越低,越来越悠长,仿佛来到了那个繁荣的康衢时代。

    “少爷,咱们快到了。”老杨撩开窗帘,看了看窗外,又放下窗帘说道。

    “元哥儿”撩起了窗帘,“岚旗还没有回来吗?”

    窗外骑马探路的,披着蓑衣的随从听到话后,把马速放慢,靠在窗边,俯身说道:“回爷的话儿,岚旗至今还没有回来。”

    “知道了,你继续探路吧。”话毕,“元哥儿”放下了窗帘,“这个岚旗,是愈发的散漫了。”

    听到“元哥儿”话语中略有一丝不满之意,老杨慌忙地站了起来。

    张惶之中,他来不及摆正自己被马车顶碰歪的帻(zé)梁,又急急弯下腰,道:

    “少爷,要不我前去探一探?”

    “杨叔啊杨叔,您还是改不了这谨小慎微的性子啊。”

    “少爷,老奴已经这样过了一辈子了,这性子啊,没准儿是要陪着老奴一起进棺材喽!”

    “不用了您去探路了,杨叔。这路也不好走,别我们的车都到了,您还在路上没有走到呢!”

    说完,“元哥儿”犹自哈哈地笑了起来。

    老杨也在旁边陪着笑。

    待到“元哥儿”笑完了,杨叔赔笑道:“少爷,其实咱们都能走的比马车快,咱们可都是修......”

    “老杨,慎言!!!”

    老杨话还没有说完,便被“元哥儿”一声严呵打断了。

    老杨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赶忙闭住了嘴。

    车内又一次的寂静无言。

    过了一会儿,车内突然听到了车外的随从和其他人起了争执。老杨撩开车帘子,看了看,说:“少爷,我下车看一看外面发生了什么。”

    “嗯。”

    听到回复后,老杨就下了车。

    过了一会儿,老杨回到了马车前,“少爷,是守城的官兵立起了关防,进城需要检查,仪卫和官兵起了争执。”

    “此县可有此常例?”

    “回少爷的话,”老杨略微思索了一下,“没有。”

    “哦?”“元哥儿”下了马车,“这可奇了怪了,杨叔,你随我前去看一看。”说完,“元哥儿”向着城门走了过去。

    老杨做了个手势,示意马车和随从跟上,就随着“元哥儿”,大概落后他了半个身位,向着城门一道儿走了过去。

    守着关防的士兵看着迎面走来的诸人,看到个个气势非凡,其中一个穿着华丽的公子,更是显得气宇轩昂,争执声慢慢停了下来。

    争执停了之后,有一个士兵从守着关防的众人中走了出来:

    只见这人身材魁伟,三十来岁年纪,身穿旧兵服,已微有破烂,浓眉大眼,高鼻阔口,一张四方国字脸,颇有风霜之色,顾盼之际,极有威势。

    “元哥儿”在心里暗暗赞叹:好一个威猛的汉子。

    这汉子拱了拱手,“我是浑源县的西门守备,狄山。请问诸君从何处来,又要到何处去,可有路引凭证?”

    只见“元哥儿”从众人中走了出来,看着狄山,和善的笑着说:“原来是狄守备,失敬失敬。鄙人乃陈郡株野人士,陈元。”

    “我从株野来,要到大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