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小说网 > 春秋我为君 > 第一章:春秋时代

第一章:春秋时代

日照小说网 www.rizhaoxsw.com,最快更新春秋我为君 !

    我是个诗人,因为我的生活与周围人的经历不同,因为我走过欧罗巴许多国家,因为我见过无数的苦难和悲剧,所以我总能写出好诗。

    我为英雄在大陆扬名,在诗歌里让他们的功绩永世不朽;

    我对农奴充满着同情,在诗歌里把他们的苦难一一诉说;

    有时我也为自己做诗,在诗歌里把不多的人生光彩铭记。

    然而自从病了之后,我就停下了自己的旅程,已经连续多天流连在此,不得不缠绵于病榻之上。无所事事的我开始回想起自己的人生,那些美好的事和难过的事,那些爱过和恨过的人,那些我写的诗歌。

    我的第一首诗歌是关于爱情,写给农奴娜塔莎,一位我父亲领地艾玛村里的农奴女孩。如今他的面貌也已随着时间在我脑海中变得模糊了,好在诗歌记录了下来,字词间描绘出了她的独特神采。

    我的第二首诗歌是关于理想,因为不是家中的长子,继承不了父亲的骑士爵位,只能成为哥哥的侍从。不想成为那个傻瓜侍从的我离家逃亡了,我决定去追寻自己的理想,成为比父亲更出色的贵族。

    我的第三首诗是关于苦难,逃亡旅程让我明白了生活的许多不易,我虽然有才华但缺少养活自己的能力。所以我暂时先放弃了理想,为了活下去,我成为了一名流浪诗人,给我几个面包,我就能为你作诗。

    所以我的第四首、第五首乃至之后许多诗歌都已经被我遗忘,内容也多是不值一提。但也偶有好的作品,我会把它们记录下来,编成诗册,时时朗读修改,期望能在我死后将它们作为我生命的延续流传下去。

    是的,我就快要死了,病痛让我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而缠绵于此地多日也让我花光了为数不同的钱币,连这镇上最差的旅店的房钱也快付不出了。以前我也碰到过这样恶劣的状况,但那时的我年轻啊,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只是如今我已经老了,老到自己都觉得死亡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也不知道在我死后,店家会不会好心给我一床破席,花些力气将我埋了。不过相比于此,我更担心的是我的诗册或许将这样失传了。

    如果那样,那我这辈子到底活了个什么,一个失败的中国穿越者。如果人生能再重来一次的话,如果上天能再给我这个穿越者一次机会的话,我肯定······

    ----分割线----

    “阿父,阿母!”不忍心两位老人再受煎熬,他亲亲地发出呼唤声。

    “布儿,你总算是能认出我们了,祖先保佑!”床榻前,一对中年夫妇欣喜地看着逐渐恢复的儿子,因为一句简单的阿父,阿母而激动不已,他们的儿子总算是从失忆中恢复过来了。

    “来,这是阿母新做的鸡子羮,把它吃了,补补身子”阿母端着黑不溜秋的陶碗递了过来。

    “谢谢阿母!”卢布并没有矫情,因为他脑海中的记忆开始融合,让他认识了这具身体的父母,自然也明白了如今是什么年代。

    在这个生病靠基本靠抗,或者有钱也只能请巫祝治疗的时代,还是吃了这碗鸡蛋羮多增强些营养,加强自身的抵抗力更为重要。他可不想自己刚刚穿越过来就这样死去,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穿越多活一次。

    我,卢布,又重新活过来了。不过这次不再是欧洲的那个卢布·约瑟夫,而是穿越到了中国的卢布身上。太好了,总算是又穿回了自己亲爱的祖国,看着周围的事物,虽与后世不同,虽家中简陋,但也倍感亲切。

    相比于前世,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却穿越去了欧洲的中世纪。咱虽然是文科生,可对人家老外的历史是真的不了解啊,中学历史课本上有关欧洲中世纪的内容可谓少之又少,自己自然也就没有太多的先觉优势可用。于是自己就生生活成了穿越者之耻,在穷困潦倒中结束了一生。

    不过如今不一样了,中国各朝各代的历史,咱还是多少了解些的,就是如今这么久远的“周”朝也是一样。毕竟自己曾是后世的语文老师,背过《论语》、《诗经》,也看过《春秋》,许多春秋有名的故事信手拈来。而且中国很多成语追根溯源也是从春秋而来,卢布也是刻意了解过,以便更好地交给学生。

    是的,卢布结合脑海中的信息大致推断:现在正是中国的周朝时期。不,更确切的说是东周的“春秋时代”。跟前世所处的欧洲中世纪时代倒是差不多,都是一个诸侯遍地,战火不断的乱世。

    此时的华夏大地上,虽然疆域比之后世的王朝要小上不少,但却有着一百多个诸侯国。

    周·《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地方百里,伯七十”。

    周朝五个爵位:公侯伯子男。男爵,不过方圆三十里之地,一个镇的大小。侯爵方圆百里之地,也就是说一个县的面积就是一个诸侯国。如果你有一个市的面积,那恭喜你,算是春秋时期有实力的大诸侯国了。

    当然春秋时的诸侯国,光谈面积似乎意义不大。各国更接近于点状分布,国君和士大夫们控制着国境内一个个城(郭),就是一个个军事据点,甚至国都周围就有不服王化的野人。相对于国土面积,国人数量可能才是更重要的指标。一定要说面积、国土,只能说是一个大概的活动范围,许多城池之外都是荒野。

    而小国国君率领国人卷铺盖离开曾经的国土也是常有的事。比如郑国初封于郑县(今陕西省华县境内),也称西郑,后见王室多难,遂东迁其民于东虢国和郐国之间(河南荥阳一带),将故土全部放弃了。先民们是有迁徙习惯的,有时因为兵戈,有时则是因为生产力的落后。

    当然虽然周礼中规定了诸侯国各自的大小,但随着岁月变迁,有的诸侯国社稷覆灭,有的却在子孙手中不断发展壮大,所以到春秋时虽是同样爵位的诸侯国,面积却大小不一,实力有强有弱。

    同样以郑国来说,郑国东迁立足于中原之后,二代君主郑武公灭虢、郐等十邑后继续扩张领土,确立了郑国“前颍后河,右洛左济,”的基本版图。(颍是颍水,河是黄河,洛是洛河,济是济水,可见早期先民逐水而居。)

    三代君主郑庄公在位期间,郑国的扩张达到顶峰。其疆域达至东有汴梁,南包许昌,西距虎牢,北越黄河,地处当时‘天下’的中心,纵横约一、二百里之间。其地有祥符、兰阳、中牟、阳武、鄢陵、洧川、尉氏、郑州、河阴、汜水、荥阳、荥泽,凡一州十一县。

    随着诸侯国们实力的大增,甚至超过了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周王,所以实际上进入东周后,周天子早已是威望尽失。在几次与诸侯的战役失败后,特别是周郑交恶后,越来越多的诸侯们选择了不供不朝,周王更多变成华夏诸侯的象征意义了。

    诸侯们各自为政,相互间也攻伐不断,有的诸侯仅想保有自己的领土社稷,有的却是想做诸侯们中的霸主。启土开疆,最早是从周边的异族手中夺取土地,而后甚至对华夏同姓诸侯国下手,而周天子不能制也。

    ······

    听阿父说,如今是齐桓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60年)。

    “齐桓公”啊,卢布脑海中翻着有关他的知识记忆,总算不是西欧那些他一点都不熟悉的君王了。齐桓公在中国的历史上可算鼎鼎有名的人物,不算历史课本上的详细介绍,就是语文课封《论语》里也多有提及这位国君的。作为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他的“尊王攘夷”主张和臣子管仲的治政,是孔子在《论语》里都多有推崇的。

    “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没有管仲,我们活的就跟蛮夷一样。

    卢布翻阅着脑海中的知识,对文言文多有兴趣的他在后世是怪胎,此时还真派上大用处了,这些知识有助于他看清如今的天下大势。

    注:①相传周公分封七十一国,其中有五十三人是姬姓子弟,他们都是文王、武王和周公的后人,如文王之弟封于东虢、西虢,文王之子封于邗、晋、应、韩;周公之子封于凡、蒋、邢、茅、砟、祭。原来属于武庚的封地和殷遗民被一分为二,一部分纣兄微子启,他在灭商后投降周,也未卷入叛乱,因此封于商丘,国号宋。另一部分封给成王的叔父康叔,在殷商故墟。国号卫。此外,还有一些异姓贵族为周公、成王所封。

    齐桓公、秦穆公等称号自然是死后的谥号,不过为了看书的大家方便阅读,仍能以这样来写,而不是齐侯姜小白这样。

    另:我为什么开头要先写穿西方中世纪,因为毕竟春秋时代太远,很多人对其甚至还没有对西方的中世纪、日本的战国时代了解。但二者又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样比较着写大家更容易理解,也省了许多枯燥的资料。

    ②国人:《周礼·地官·泉府》:“国人郊人从其有司。”

    周人武装拓殖的“城”通常有两层城墙,内者曰城,外者曰郭。住在城郭之内的人称为国人,多是士大夫和周民后代,也是西周时期最主要的兵源。早期国人享有特殊的参政议政权利,甚至放逐国君等,跟古希腊的公民有些相似。所以国人不是庶人阶级,郊人和野人才是庶人。

    郊人又称乡人、遂人。周人武装拓殖除了城郭外,还有环绕城郭的“都”、“鄙”、“邑”。可以理解为国人居住的城是县城,“都”、“鄙”、“邑”就是围绕县城的乡镇,居住其中的就是乡人或称郊人。区别是《春秋》说有宗庙存放先君祭祀的叫都,没有的叫邑。

    野人则是荒郊野地不服王化的异族部落或者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