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小说网 > 纯物质世界 > 11章 第六感知系统浅议

11章 第六感知系统浅议

日照小说网 www.rizhaoxsw.com,最快更新纯物质世界 !

    人体的五大感知系统已经讲完,终于轮到了一直被搁浅在一边的第六感知系统。这个系统主要涉及的是物理生物学,所以又到了我的强项!

    人的五大感知系统,是基于原子级及原子级以上的物质构架的,它要求被感知的物质体积必须大于光子级物质,面对等于和小于光子级的物质,五大感知系统全部失效(视觉能够感受到光子集合成的光子柱纯属巧合,况且可见光光子柱的体积远大于原子核的体积)。我把光子级以及光子级以下的物质称之为超感知物质,第六感知系统就是以超感知物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如果你不同意我提出的“超感知物质”这一概念,那么你也就很难理解我所说的“第六感之系统”,不过我相信大多数人终究会接受我所提出的理念。

    关于人类是否存在第六感,千百年来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综合来看,支持“不存在”的一方占绝大多数,我豁然站出来说要诠释第六感之系统,也许会被人打上“伪科学”的标签!我必须郑重声明,在对待科学方面,我绝对不会为博人眼球而提出一些虚假的理念,以此来哗众取宠。开头我就提到这本书将会改变许多人对世界以往的认知深度,所以看到与你目前认知相违背的理念也属正常。如果我要是没有足够的实力,相信你也不会看一本偏重于物理性的书籍看到这里,估计一般的科普类书看了两三章就把在了一边,既然已经看到这里,就请认真对待我下面的叙述。

    在前面的一个举例中我提到,一个人用渔网去空气中抓一个氧气分子,这是根本就不可能办到的事,这是一种基本常识,同理,处于游离态的单个超感知物质是无法被人体五大感知系统感知到的。不过前面我没说的是,当大量的氧气分子集合成庞大的规模向渔网冲过来时,会对渔网产生影响,渔网会在空气中漂浮摆动,同理,当无数的超感知物质聚集在一起经过人体时,会撞击到人体组织,对人体内部产生影响!

    超感知物质和人的关系是,人很难影响到单个超感知物质的运动状态,它几乎可以无视人体的存在,在人体内外自由穿梭运动,人无法主动感知它们的存在;但人的身体是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的,超感知物质聚集到一定数量,在通过人体时,它们中撞击到电子和原子核的数量增多,可以对人体产生强烈影响,这种影响最终会被大脑识别出来,因此诞生了第六感知系统。

    触觉系统和第六感知系统有些接轨的地方,但不完全相同,触觉系统更真实,而第六感知系统更缥缈。

    我从最简单的例子开始讲解第六感知系统,第一个就是“心灵感应”现象!

    很早以前我就对这种现象非常感兴趣,不过当时并未学过光学,更没听过什么是“光电效应”,我一直觉得那些外国科学家真会玩,闲的没事就爱瞎搞,我也一直认为他们的实验结果水分太大,不可靠,因为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清到底运用是什么原理!直到我想清楚光电效应和眼睛的工作原理之后,才重新回忆起幼年时听说过的“心灵感应”现象,对它重新做了一番认识。

    心灵感应中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是,将两个相貌相似的同卵双胞胎姐妹隔开,分别关进不同的房间内,给其中一个人看一张图片,然后另一人预测出前者看见了什么,并在纸上写出来。实验结果是,不会百分之百正确,但确实存在很高的正确率。如果用正常的思维来考虑这件事,肯定是不可能完成的一项任务!

    如果你拿着自己的手机回到五百年前,告诉当时的古代人说,用手机可以与人远距离通话,古人肯定会认为你是疯子,那怎么可能?但手机就是能借助电磁波与人远距离通话,这是事实!心灵感应跟手机通话利用的是同一个原理,不同的是,实现远距离通话靠得是在工厂中批量加工出来的手机,而心灵感应借助的是人体本身。

    从原子中释放出的螺旋光子柱,总称为“电磁波”,螺旋光子柱只是电磁波中的一小部分,大多数电磁波我们是看不见的,比如我们的手机发出的电磁波信号我们就完全看不见,人体向周围不断散射出的电磁波也看不见。世界上很多物质都在释放电磁波,因为在大多数原子中,电子总会因各种原因而产生跃迁,从而从释放出螺旋光子柱,产生电磁波。人的脑细胞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人的脑组织也必然向身体外释放我们看不见的电磁波,通常我们把这类电磁波称之为“脑电波”。

    目前人们对脑电波的探索程度很浅薄,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脑电波绝对存在。

    手机释放出的电磁波信号蕴含大量的光子信息,另一个手机接收到后,把这些光子信息经过处理,还原成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等。同样,某人大脑释放出的脑电波信号也蕴含大量复杂的光子信息,通过分析和处理大脑发出的这些光子信息,就可以了解此人正在想些什么,不论他脑子里想的是声音,是图像,还是视频!这听起来让你非常不可相信,但如果你是一名手机制造方面的专家,相信你能够理解我提出来的假设。

    我还是粗略的介绍一下手机的工作原理:首先,你输入到手机里的各种文字、图片信息经过手机内相关部件处理后,会变成电子产品通用的二进制代码信息,存储在手机存储器中,手机存储器是通过改变自身原子的排列来达到存储的效果;之后手机发射器会依据“光电效应”的原理,把原子排列构成的电子信息转化成光子信息,通过电磁波形式释放到外部;此后经电信运营商的中转处理后,光子信息会发射到另一台手机上,另一台手机会把光子信号又转化成电子信号,变回可存储的二进制代码,再经过相关手机部件处理后还原成文字、图像信息等供人识别。

    你可以参照手机的工作原来,轻而易举地推测出“心灵感应”的工作原理。此刻,你最好停下来在自己心里推测10分钟……

    “手机远距离通话”和“心灵感应”在基本工作原理上相同,不同的是,手机发出的电磁波包含的信息是统一的“二进制代码信息”,描绘的是一大串“0”和“1”的排列组合,而脑电波包含的信息是“记忆细胞传递给神经细胞的化学信息”,显然后者的信息量要比前者高出成千上万倍!

    人脑中存有各种功能的细胞,在功能上有处理图像的、处理声音的、处理冷热感的、处理逻辑问题的、处理空间问题的、分泌激素的等等,我无法非常明确的指出是哪种功能的脑细胞对“心灵感应”这一现象起到关键性作用,参照手机,我认为可能性最大的就是人体的记忆细胞把化学信息传递给神经细胞,化学信息转化成电子信号时,会向外部发生电磁波,在对双胞胎进行的实验中,预测者应该是通过识别观测者脑内化学信号(化学信号是一种化合物)释放出的电磁波,实现的心灵互通。在脑部化学信号释放的脑电波中排除掉绝大多数没用的信息,仅选取与记忆细胞相关的信息,这种难度很大,但不是绝对实现不了!

    在生命科学方面,对于人脑记忆细胞的研究几乎没有任何有价值的进展,目前还无法明确指出人脑中哪些细胞是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到底长什么样?它到底是如何工作的?我也无法给出一个合理的模式,不过我可以非常肯定的一点是,记忆细胞也一定是通过改变自身某个部位的原子排列才具备的记忆功能,关于此类问题终有一日会在实验室里揭秘,这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

    从基本原理中可以看出,其实实现“心灵感应”这一现象有些复杂,可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难,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却没有跟某人产生很明显的心灵感应,这就要从另一个方面说起。

    实现远距离通信,必须保证两部手机发射器和接收器具备相同的结构,才能保证一定频率的电磁波信号可以在两部手机之间互通,手机是在工厂制造的,所以这一点可以得到保障,可以制造出无数部基础机构完全相同的手机。人却不一样,世界上有六十多亿人,但没有哪两个人长的完全一样,每个人身体上含有的细胞数量和细胞集合成的结构各不相同,所以绝大多数人在生活中并没有体验到明显的心灵感应现象。根据这一因素,所以心灵感应靠自然形成的人体是不可能非常准确的实现,但极少数情况下,两个大脑结构相似的两个人,受到某一特定因素影响,偶尔还是会体验到心灵感应。

    人体组织的生长结构,最主要是由两方面因素决定的,一个是父母的基因,一个是后天的生活环境。同卵双胞胎是由两个精子同时进入一个卵子形成的,因此在所有的人群中,同卵双胞胎的基因相似度最高,而且在后天的生活中,很多双胞胎都会紧密的生活在一起,后天的生活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也很接近,所以同卵双胞胎的大脑结构最相近,是最容易产生心灵感应的人群,其次是父母与儿女之间,再其次是亲人与亲人之间,然后是从小到大长期生活在一起的伙伴,最后是偶然世界上长出两个身体结构很相似的人,不过这种情况极少。

    对于心灵感应这种现象,大多数人没有明显体验过,不过我相信在任何人的一生中,总会对这种想象有细微的察觉,比如上学时早上肚子特别饿,特别想吃某样菜,然后中午放学回家后母亲正好就会做你想吃的菜;小时候做了什么坏事,没有让父母知道,但总感觉父母对待自己的情绪有些怪异;有时你会有一种莫名的压迫感,伴随而来的往往是某位关系亲密的亲人突然病危或者遭遇某种极度危难状态……这些现象不会每次都灵验,但在实际生活中确实存在很高的概率,这应该就是心灵感应的一种不明显表现形式,通常人们会把这类现象叫做“直觉”,或者称之为“第六感”。

    从生物解剖学上看,女性身体里神经细胞的神经末梢要比男性神经细胞的神经末梢更加纤细、敏锐,因此女性比男性更怕疼、怕热、怕冷等等,女性在处理感性问题上也要比男性更加敏感,女性也比男性更容易产生“第六感”,生活中通常也把“第六感”设为女性的专利,但并不代表男性真的就没有“第六感”,只是综合表现上稍显迟钝,不太敏感。

    看到这里,估计你会想我真的丧心病狂的把“心灵感性”这一现象用“光电效应”理论解释出来了!虽然这让人很难置信,不过我反复看了看我的推导过程,我觉得没有什么大的错误点,而且结论跟现实也很相符。

    如果你觉得我对“心灵感应”的解释是错误的,那就请用科学的理念指出我的错误点!如果你觉得我的解释是对的,那我就依据“心灵感应”的理论基础,带你揭示更加丧心病狂的现象——灵魂附体现象!

    在民间传说、小说、电影等题材中都能看到“灵魂附身”这一现象,简单来说就是某人死后,他的意识可以进入活人的脑部,进而控制活人的行动。通常会把诸如此类的现象看成是迷信思想,我对此的评价是,在1000个这样的故事中,有100个是因某人的离世,另一个人极度悲伤而造成的短暂性精神障碍,有899个都是经过夸张渲染后编造出来的,最后剩余的1个或许是真的!

    我用科学的理念列举一个事例进行说明,或许会改变你对此类现象的看法。

    导致人死亡的因素千奇百怪,从生物医学上其实对于死亡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界限,有些人心脏停止跳动半小时,按理来说应该脑部缺氧死了,但有些人就能奇迹的活过来,有些人脑组织大量死亡,但心脏仍然能跳动一段时间,太可怕了!在此我们不考虑死亡的界限到底在哪里,我们考虑的一类事例是,很多时候我们认定某人已经死亡,但他的脑部仍然能在死后数小时内不断向外发散脑电波,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死者脑电波可以持续几天,甚至更久!

    在脑电波持续的这段时间内,如果死者的某位亲人跟他的脑组织在构造上很相似,亲人因为极度的悲痛等因素,很有可能与死者产生“心灵感应”现象,亲人接收并识别出死者的脑电波,窥探到死者死后残留在记忆细胞中的想法,这种感觉无比真实,再加上紧张情绪的影响,产生类似于“灵魂附体”这样的现象。

    “灵魂附体”说白了就是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死者的脑电波影响到了活人的行为,发生这种现象的概率非常低,但从理论上来讲,显然是可以实现!

    值得说明相关传闻中诸多错误点是,死者的脑电波很难存在几年、几百年,一般都很短暂,在死者脑电波完全消失后,活人绝对无法与死人沟通。而且这种脑电波对人的控制力不会很强烈,之所以感到强烈那纯粹与生者自己的情绪有很大关系,所以大家也不要太害怕这种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