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小说网 > 大唐键侠 > 第四十五章、封建之争

第四十五章、封建之争

日照小说网 www.rizhaoxsw.com,最快更新大唐键侠 !

    唐朝大军麇集于凤翔,距离西京甚近,叛军对此,自然不能再无动于衷了。因此数日之后,叛将安守忠即率军西进,来犯武功。

    当时李俶命关内节度使王思礼守武功一线,他分军为二:兵马使郭英乂阵于东原,兵马使王难得阵于西原。叛军首先攻打东原,唐军与战不利,流矢射中郭英乂面颊,贯穿其腮,被迫带箭而走;然而王难得远远望见,却畏怯而不敢救……王思礼被迫放弃武功,退回凤翔,安守忠从后猛追,叛军游兵直至大和关,距离雍县仅仅五十里地……

    李亨得报大恐,便欲离开雍县,退回定安去,李俶、李泌等好说歹说,才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于是雍县内外戒严,李俶也拨给李汲五十名军士,命他巡行城内各处,镇定不法,搜捕奸邪。

    这算是李汲头一回领兵,实话说毫无经验,深感手足无措。好在麾下都是百战的神策军卒,除了有点儿不算严重的兵油子气,纪律稍稍散漫外,做起事来倒还是挺靠谱的,不必要他这个空降军官费心安排。当然更主要的是,军中最敬勇士,而李汲悍斗刺客之事,乃至闯殿犯驾之事都已传开,则这位官爷连御殿都敢闯,连皇帝都敢骂——其实不能算骂,但流言总是越传越邪性的——哪还有兵卒敢在他面前奓毛啊?

    唯上谨谨,唯下肃肃,这队伍想带不好都难啊,而且总共也就才五十个人嘛……

    李汲总疑心那些刺客会暗中跟踪圣驾到凤翔来,说不定又再潜入了城中,正好趁这个机会,到处搜索,寻找蛛丝马迹。只可惜,前后一个多月时间,他白白砍了十多名违犯禁令的刁民和恶兵,却连刺客的毛都没有见着。

    那个所谓的“郭先生”不用说了,其麾下刺客,起码也要能使外门兵刃,或者能够飞檐走壁吧,这几个小兵一拥而上便能轻松拿下,完全不用他李致果出手的货色,断然不会是了。

    到了四月初,终于有捷报传来,李光弼在太原大败叛将史思明等。

    此前史思明率十万大军围攻重镇太原,好在李泌先使李光弼前往驻守。唐军虽然不满万众,李光弼却指挥若定,先做大砲(投石车),飞巨石,一发则毙二十余人;复穿地道出城入贼营,贼营地陷,叛军惊乱,唐军趁势发起攻击,斩俘万计。

    史思明围攻太原一月有余,不但未能得手,反而损兵折将。等到安禄山被杀的消息传来,史思明大恐,当即归守范阳,留蔡希德等继续围城。李光弼寻机出城反击,大败蔡希得,据报斩首七万余级。

    不到一万人就能砍下七万多颗脑袋来,实属天方夜谭,其中肯定有不少水分,大家伙儿也都司空见惯了。反正打了胜仗,太原围解是没跑的,因而上下称庆,军心亦重新振作。

    旋即得报,郭子仪自河东回援,在三原之北击破叛将李归仁的五千铁骑。李亨闻捷大喜,即遣使往拜郭子仪为兵马副元帅。但他转过脸来,却又忧心忡忡地问李泌:“今郭子仪、李光弼都已为宰相,若待收复两京、平定四海,恐怕再无官禄可以赏赐,该怎么办呢?”

    对此,李泌的建议是:“自古授官以任能,拜爵以酬功。汉魏以来,虽然以郡县理民,然而对于有功之士,也不吝赐以茅土,传于子孙,至于周、隋,无不如此。我朝初建时,因为未得关东,故而封爵都只有虚名罢了;贞观中,太宗皇帝想要恢复古制,却因大臣意见不一而罢。此后,多以官职来酬赏功劳。

    “以官职赏功有两害:其一,所用非人,难免废事;其二,位高权重,必定难制。是以功臣而任大官的,不能由子孙承袭其位,便只能利用一时的权柄谋取私利,放僻邪侈,无所不为。向使安禄山有百里之国,唯恐不能传诸子孙,则必然不反矣。

    “因而为今之计,等天下平靖后,不如封爵土以赏功臣,即便大国,也不过二三百里地,比如今日之小郡罢了,岂会难制呢?此于人臣、国家,皆为万世之利啊。”

    对于他的建议,李亨首肯言善,可是晚间回去对兄弟一说,李汲却当场就蹿了——“阿兄竟然劝天子封建?阿兄想做万古的罪人吗?!”

    李泌不禁愕然,就问:“何出此言?”

    李汲道:“若功臣不能尽赏,亦不愿使不才而居枢要,则虚授爵号可也,何必封土?一旦封土,可以自专其政,可以自募兵马,即便再小,也必成朝廷之患。国家方多事,真到平定叛乱,恐怕封土的不仅仅郭子仪、李光弼吧?且日后与吐蕃作战,或者再起叛乱,有功之将封是不封?此例一开,恐怕国家郡县将陆续归于私人了!

    “阿兄以为仅封一二百里地,则不会难制吗?倘若藩王们联起手来,又该如何处置?且若有人违法,朝廷悍然处断,必致别藩起疑心,酿成兵祸;唯恐彼等勾连,后世大臣必劝天子忍让。如此一忍而再忍,一让而再让,则朝廷权威日堕,诸侯却更加势连而难制了。

    “我还以为阿兄明见万里,却不想只顾眼前,不及百世!”

    李泌说你未免把问题想得太过严重了,怎么可能走到那一步呢?二人就此破天荒地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甚至是争吵。李汲“键盘侠”脾气一上来,当即从周代说起,到秦始皇废封建而用郡县,以及汉初异姓王之乱、景帝时同姓王之乱……一口气说到西晋的“八王之乱”,极言不可实封土地。李泌逐条加以驳斥,貌似也全都有其道理。

    自秦代以来,朝廷直辖的郡县制便是主流,但封藩建国的思潮也不时泛起,两条路线历代激斗,不能不说因应具体形势,封建也是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或起码暂时合理性的,再加上李泌也不是临时起意,其于献策李亨,早就反复考虑过,所以李汲根本说不服他。

    二人见识不同,三观也相距甚远,同时也都能言善辩,则这般口头议论,怎么可能分得出输赢来呢?而且李泌最后问:“汝言虽然与我不合,也有些道理,思虑颇深——汝从前便只是普通一晋将么?哪里来的这些见识?”一句话就把李汲凶猛的攻势给扛住了。

    李汲只好说:“阿兄,贩夫走卒之中,监门屠肆之间,未必没有遗贤啊。我若是说,前世博览群书,但观大略,而不死记,由此胸藏韬略,腹有良谋,惜乎为国从军,却逢天时不利,更加将庸兵怯,功未成而身先死——你信是不信?”

    本以为李泌会撇嘴,说:“别挨骂了。”谁想他却点头:“侯生终不过监门之禄,而能成就信陵君万古佳名,也不出奇啊。”随即仰天叹道:“若天下太平,安贼不反,我将随风而去,后世人谁又能知道我呢?!”

    李汲见状,倒不禁满腔怒气,化为哀怜,也跟着叹息道:“阿兄进良策,天子不能用;阿兄进拙计,天子却以为善……谁说这皇帝是善善能用,仅恶恶而不能去的?算了,我就是一七品小吏,操心那么多干啥?”

    心里说:这唐朝完不完的,又关我啥事了。

    ——————————

    郭子仪先胜后败——他此前收复武功后,便跟王思礼在西渭桥合兵,进屯潏西,与驻扎在长安西面清渠的叛军主力展开对峙;七日后,安守忠伪退,郭子仪全军往追,却遭遇伏击,大溃而走,判官韩液、监军孙知古等皆为叛军所擒,军资器械丢弃无数。

    郭子仪退守武功,于是雍县乃至凤翔全郡,又被迫再次戒严了……

    李俶、李泌收拾败局,整天忙得是不可开交,李泌原本相貌就很清癯,短短数月间,竟然又再瘦了一圈儿,还整天顶俩熊猫眼。要命的是大军齐聚,天气却逐渐炎热,导致军士疲惫,数月间难以寸进,第五琦送来的江淮租赋再多,眼看着也要用尽了。为此他多次向李亨进言,请求大军前出,会合朔方军,寻机与叛军决战,李亨却始终心里不踏实,一定要等回纥军来。

    李汲为此也私下抱怨说:“即便阿兄再有帅才,奈何上为昏君,下是庸将……倘若后主掣肘孔明,军中又无魏延、王平等宿将,恐怕孔明连一次祁山都出不去啊!”

    李泌斥责他道:“是何言欤?为人臣者岂可妄议其君?况且郭子仪本是当世良将,奈何叛军中也非无人,则胜败兵家常事,岂可因为一两次小挫便目之为庸碌之才呢?”他还告诫李汲,说你别装莽夫装得就真莽了,整天口不择言的,要知道那些阉宦们可还在暗地里等着找你报仇哪!

    李汲回答道:“我这些话,自然只对阿兄说,外人面前,只字不会出口。”随即就问:“这回纥兵,究竟何时才能抵达啊?”

    回纥兵是八月底到的——十万大军云集凤翔,竟然坐等了大半年的时间,李汲想起来就有气——就在贺兰进明出任河南节度使后不久。

    贺兰进明本为北海太守,千里迢迢抵达凤翔,谒见李亨,得到重用。随即他便前来拜谒元帅李俶,并且私下责问李泌:“长源既辅圣人,为何此前不谏阻以房次律为帅,导致陈涛斜大败啊?若其不败,恐怕今日我等已身在西京矣!”

    他是开元十六年的进士,与李泌属于旧交,所以说话才这么不客气——当时是在帅府偏厢,李泌单独的“办公室”内,李汲恰好也在,就代其兄解释说:“家兄抵彭原时,房相已然受命出征了,家兄也曾劝谏圣人,但圣人以为用人不疑,不肯收回成命……”

    贺兰进明不禁叹息道:“这是天意吗?!”随即问李泌:“君知杜子美否?”

    “所言是近日自长安金光门逃出,至行在拜谒,遂为圣人授为左拾遗的杜甫?”

    贺兰进明点头道:“正是此人。此人善诗赋,曾陷贼中,听闻陈涛斜之败,乃做诗一首……”随即长声吟咏道:“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李汲在旁边儿听得都麻木了。这麻木不是指诗中痛切之意,而是指此诗的文采,他近日通过李适等人搜集一些当世诗歌——李泌不成,一门心思都扑在军政事务上,根本没空谈诗——最终得出的结论:特么的这唐朝诗文之盛,水平之高,恐怕就连自己原本整条时间线都无可比类吧!抄诗扬名的妄想,由此彻底打消。

    所以如今听了杜甫这首诗,有如每日饱餍甘肥,再上什么名菜都见怪不怪了……只是从此记住了杜子美的名字,这又是当世甚至于前后百代间一大诗豪啊!所谓“诗穷而后工”,他身陷贼中,如困囚笼,日夜企盼官军来救,却闻官军遭逢惨败,又见叛军更加趾高气扬,心中悲愤、酸楚,俱化文字,果然文意俱臻上乘,比起李白的《清平调》来要更胜一筹啊。

    旋听贺兰进明又问:“则房次律兵败之后,圣人因何不加惩处?长源未曾进言么?”

    李泌缄默不言,贺兰进明便道:“我方谒圣人,乃极言房次律不可为相!”

    贺兰进明是这样说的:“晋用王衍为三公,崇尚虚浮,乃致中原板荡。如今房次律专以迂阔大言而立虚名,所引用者也皆浮华之党,真可与王衍相比类,陛下用为宰相,恐非社稷之福……”

    这只是前半句话,至于后半句,那就更加要命——“且房次律在南辅佐上皇时,进言使陛下与诸王分领诸道节度,欲置陛下于空虚之地,且又布私党于诸道,使统大权。查其意,以为上皇诸子,任一人得天下,自身皆可不失富贵——此岂忠臣所为哉?!”

    李亨闻言,当场就惊了——“进言使上皇分诸子领节度者,乃是房琯么?卿如何得知?”

    贺兰进明老实不客气地回复道:“北归诸臣,人人皆知,唯畏房次律权势,不敢禀奏陛下罢了!”

    等到贺兰进明辞去之后,李泌不禁对李汲长叹一声,说:“进明此言一上,房次律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