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小说网 > 非自然死亡:我的法医笔记 > 第13章 正在参加越野赛的选手,已经死了很多天了

第13章 正在参加越野赛的选手,已经死了很多天了

日照小说网 www.rizhaoxsw.com,最快更新非自然死亡:我的法医笔记 !

    “尸体高度腐败,我们从尸体上看不出具体的死亡时间,但是尸体上的蛆虫是可以帮我们测出具体的死亡时间的。”我有些激动,提高了声调,李筝和王猛一脸茫然地看着我。

    我问:“听说过法医昆虫学吗?”

    立春之后,很快就到了惊蛰,蛰虫惊而出走,人也躁动起来。

    今天法医门诊一下子来了九个伤者,都是打架打的,我忙得连午饭都没吃,临下班了还在整理鉴定书。

    突然闻到一股肉香味,转头就见王猛右手在手绘板上绘图,左手敲键盘,间隙往嘴里塞包子,油都不洒一滴。我叹为观止,忍不住叫他:“猛哥,给我也来两个呗。”

    王猛头也不回,甩了两个包子过来,我眼疾手快地接住。可惜办公室里大家都在低头忙工作,没有注意到电光石火间我和王猛堪称武林高手的对决。

    电话铃忽然响起,李筝迅速接起了电话,看她严肃的表情,我心里一沉。果然,她挂了电话,说:“崇山发现一具高度腐烂的尸体。”

    闻言,我本能地放下了手中的包子,王猛则“咕噜”一声咽下最后一口,一点不浪费。

    “拿装备吧,准备出现场。”我招呼大家。

    一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郊区崇山,之前在这边的防空洞里,我们做了一幅人骨拼图。

    警戒带拉在尸体50米开外,但在警戒带外已经能闻到臭味。我皱了皱眉,这可是野外开放空间,这么远都能闻到尸臭的话,靠近了得臭到什么程度。

    派出所民警一边介绍情况一边带我们往前走:“死者可能是个流浪汉,失足跌到坑里。”

    天色渐暗,我们打着勘查灯,踩过枯黄的草地,靠近了现场。

    这是一个类圆形的大坑,直径10多米,深度约5米。坑壁全是凸起的不规则石块,坑底有几株不知名的小灌木,尸体横在灌木旁的碎石上。

    石坑西侧的坡度稍缓,坑边一棵树缠着绳索,直通坑底。很明显,派出所民警已经下过坑进行了初步勘查。

    “下午有个放羊老头来所里报案,说闻到了臭味,近看好像是个死人。我们简单看过现场,性质不好判断,尸体没敢动,让你们专业人士来瞧一下。”派出所民警把现场移交给了我们。

    我们迅速穿上隔离服,戴上防毒面具。通常我是不戴防毒面具看现场的,因为尸体散发出的特殊气味,很可能揭示某种特定的死因,嗅觉也是查案的一大利器。但这次,现场的尸臭已经完全超出了我的接受范围,还没下去我就阵阵作呕,不敢再托大。

    我们三个人沿着绳索陆续下到坑中。

    派出所民警在坑边帮我们照明。在坑底的感觉和上面截然不同,有一种压抑的静。我们可以听见彼此的心跳和呼吸,上面的人声也变得嗡然遥远,还有一些奇怪的“吱吱”声。

    我们径直来到尸体旁边,死者是仰卧位,衣服和头面部呈灰黑色,已经分辨不出原来的颜色。死者面容呈巨人观,依稀分辨出是短发,衣服像是马甲,胸前的口袋插着两个水瓶。

    死者身旁遍布碎石,有一块石头压在了右大腿上。

    衣服因为腐败的液体变得潮湿而滑腻,紧紧裹贴在膨胀的尸体上,拉出一些黏稠的丝线。腐肉被紧紧勒着,似乎已经到了衣服的弹性极限,下一秒就要爆裂开来。

    “啊!他在动!”李筝吓得声音都变了调,连忙往后退,躲在我背后。

    我仔细一看,死者的腹部微微隆起,又缓缓塌陷,像在呼吸一样。我心里有了底,拍了拍李筝肩膀:“别怕,不是尸体在动,是蛆。”

    死者上身穿了两层衣服,外面像是一件马甲,里面是一件黑色的长袖T恤。衣服的质量不错,在尸体高度腐败的情况下,T恤还紧紧绷在身上,并没有明显的变形或损毁。

    我用剪刀剪开死者的衣服,死者肚子突然膨出,一堆白色的东西喷涌而出,像是个小型喷泉,喷出近10厘米高,又四散开来。蛆虫像是突然间挣开了束缚,四散蠕动,我们三人都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

    灯光下,可以看见蛆互相纠缠,在死者腹部钻出许多密密麻麻的小孔洞,进进出出。我顿时觉得头皮麻得都要炸开。

    此时,我明白了之前听到的奇怪“吱吱”声的来源。蛆的数量极多,它们钻来钻去,和尸体的皮肤肌肉摩擦、碰撞,在腐败液体中滑行,彼此之间重叠缠绕,遂产生了奇怪的声响。

    “别愣着了,过来帮我看尸表。”我隔着防毒面具,瓮声瓮气地对李筝喊道。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高度腐败的尸体也见过不少,但画面感这么强的还真是少见。李筝脸色苍白,神情有些恍惚。

    我用手摸了摸死者的头,死者头皮肿得很厉害,但有骨擦感,说明颅骨有骨折。根据死者所处的位置,我的第一判断是,死者从坑上摔下来,摔到了头。

    尸体高度腐败并且被蛆虫毁损严重,尸表检验很有难度。因为即便原先有些损伤,由于皮肤软组织被蛆虫广泛钻噬,也会变得很难分辨了。

    “晓辉哥,你看!”李筝指着死者的左腕部。死者的前臂和手都涨得很粗,唯独腕部被什么东西紧紧箍住,像个掐腰的葫芦。

    王猛把勘查灯近距离照在死者腕部:“好像是块运动手表。”

    死者下身穿着黑色的紧身裤,左脚穿着一只鞋,右脚没有鞋,下半身的蛆虫明显要比上半身少很多。

    王猛在坑内勘查,找到了一个头灯和一根类似拐杖的东西。尸体不远处发现了一只鞋,和死者脚上的鞋是同一双。

    我在死者身上继续勘查,没有发现能显示其身份的物品。坑内的环境显然不适合解剖,在确定没有其他发现后,我们固定好物证准备打道回府。

    如何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尸体吊上来运回,暂且不细说。总之,我们终于回到了局里,连夜开始解剖。

    解剖室里有两个解剖台,其中一个专门用来解剖腐败尸体,平时很少用,此刻那具高腐尸体正躺在上面。

    我先拿水管把尸体表面的蛆冲走,尸油混着蛆虫被冲下来,李筝盯着油腻的解剖台说道:“这样会不会把下水道给堵了?”

    “没事,解剖台下面有多层滤网,还会定期清洗消毒。”我心里也在打鼓,“解剖完就让他们清理一下吧。”

    再次对尸表进行详细检验。我们把死者翻过来后发现,死者背部相对于腹部来说要完好一些,没有遭受蛆虫的噬啮。

    在腰背部有一处类圆形的皮肤挫伤痕迹,面积大约是3厘米×3厘米。

    “为什么背部没有蛆?”李筝不解地问。

    “蛆比较喜欢柔软多汁的食物。”我指着死者的背部说,“背部组织层比较薄,不是蛆的首选部位;另外死者当时是仰卧位,背部处于受压状态,蛆不太容易爬进去。”

    死者的头皮已经失去了韧性,很轻松就切开了,用毛巾擦拭掉腐败的血水,暴露出死者的颅骨。和之前触摸死者头部时的感觉一样,死者的颅骨果然有骨折,而且是粉碎性骨折。

    我试着把死者的碎骨片复原,发现死者颅骨有三处损伤,其中两处颅骨骨折的形态不规则,分析是颅骨与钝性物体接触形成,或跌打形成。

    而另一处形状有点狭窄的骨折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死者竟然同时出现两种形态的颅骨骨折。

    李筝睁大了眼睛:“难道他不是意外摔死的?这样的话,案件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点点头:“现在看来,的确存在他杀的可能。”

    死者的双手、双脚比较完整,李筝说:“这个我知道。手足部皮肤部分角化,再加上肌肉组织较少,所以蛆虫不太喜欢去啃这些硬骨头。对吧,晓辉哥?”

    我点了点头,拿起死者的右手,观察中指背部的那处皮肤挫伤,摸到好像有骨折。切开一看,果然有一条斜行骨折线。

    眼尖的李筝发现,死者右脚底有一处小创口,探查较浅,像是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

    死者的心血和胃内容这些常规检材恐怕是没有检验价值了,我提取了死者一小截肋软骨,希望能做出DNA,从而确定死者身份。

    解剖完已是深夜,我把尸检情况向冯大队做了汇报,案件目前不好定性。冯大队表示,立刻让侦查中队展开侦查,叮嘱我们明早8点在大队会议室汇报情况。

    在把物证拿到物证室之前,我们先来到法医实验室,对提取的物证进行拍照和初步检验。

    我戴上手套,从物证袋里取出死者的随身物品。腐臭味又袭来,我示意李筝打开窗户和换气扇:“今晚就一直开着换气吧,明天再消消毒估计问题就不大了。”

    我们首先将死者的两只鞋摆放在一起拍照,李筝一把拿过右脚的鞋:“刚才在现场没注意,鞋底有个钉子!”黑色鞋底正中有一个凸起的黑色圆形物体,不仔细看还真不容易发现。

    “人家鞋就是这么设计的吧?凸起的鞋底可以增强抓地力啊。”王猛说。

    “但另一只鞋底没有这个东西呀。”李筝摇了摇头。

    我把手小心伸进鞋里时,摸到一小截凸起的硬物,尖端比较锋利。拿灯照了一下,里面有一小截尖物,很短。

    我马上进行了一次特殊的解剖,越野鞋在手术刀下分崩离析,取出了一个短钉,钉身约2.5厘米长,刚好能刺穿厚鞋底。

    短钉所在的位置和死者足底创口位置相对应,也就是说,死者足底损伤正是由这钉子造成的。

    王猛对那个头灯很感兴趣,拿在手里查看,虽然灯罩已经破损,但王猛顺利打开了灯。灯的侧面有电量显示,89%,电量充足。

    特殊形态的颅骨骨折,扎了钉子的越野鞋,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我先把尸检情况说一说,你们看看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我准备汇总解剖结果。

    “通过人类学检验,死者是男性,年龄在50岁左右,身高181厘米,体态虽然高度腐败不好估量,但是根据衣服型号推算,此人身材比较标准。另外,此人衣着完整,携带了许多越野装备。”

    李筝补充道:“我刚才上网查了下,死者身上的这些装备价值不菲,他很可能是个资深玩家。比如死者戴的那块表,是佳明的新款越野表Fenix5,有GPS+GLONASS+北斗三星定位、导航、心率检测等功能,还能达到10ATM防水级别(10个标准大气压下的防水能力),也就是说在水下100米都没问题。价格在7000元左右。死者的鞋是萨洛蒙的越野鞋,价格也不便宜。”李筝居然在间隙做了这么多功课,“还有紧身衣、越野背包、头灯、越野杖。”

    我和王猛都很吃惊,知道玩越野很烧钱,没想到里面有这么多门道。

    我接着分析致伤工具:“尸体身上的明显损伤一共有五种:一是颅骨粉碎性骨折;二是特殊形态的颅骨骨折;三是指骨线性骨折;四是腰背部皮肤挫伤;五是右脚底的创伤。”

    “脚底的伤刚才咱分析过了,就是鞋底的铁钉扎伤的,至于是人为还是意外就不好说了。”

    “颅骨粉碎性骨折的形态比较常见,高坠或者不规则钝器打击都能形成。”李筝说,“但那个特殊形态的颅骨骨折,边缘比较整齐,长度约3厘米,而有一定宽度,感觉就像是一把匕首插进去似的。”

    “可是,恐怕只有武林高手才能把匕首扎进颅骨吧……”李筝说着说着把自己也绕进去了。

    其实李筝的描述很形象,我说:“形成这样的颅骨骨折,凶器必须满足几个条件:一是质地坚硬并且有一定的重量;二是具有扁而窄的接触面;三是便于挥动。此外嫌疑人的力量要比较大。”

    我忽然想考考李筝:“那你说说这两种骨折形成的先后顺序吧。”

    李筝清了清嗓子:“这个特殊形态的骨折形成比较早,因为它截断了粉碎性骨折的骨折线。”

    我点了点头,颅骨骨折线之间的关系是分析打击先后顺序的一个重要依据。

    李筝继续分析:“指骨骨折也像是打击形成的,但致伤工具不好判断。”确实是这样,单纯摔跌的话,一般很少在前臂和掌骨都完好的前提下只发生指骨骨折。

    谈到死者腰背部类圆形皮肤损伤时,李筝猛地一拍桌子,起身就往外走:“我去把那根越野杖拿过来,我记得越野杖的底端好像是圆的。”

    李筝拿着越野杖回来,但经过观察,死者腰背部的损伤和越野杖似乎并不相符。越野杖的末端要比死者腰背部的损伤面积小许多。

    王猛拿着越野杖又捏又掰,只听见“噔”的一声,他像触电一样把手中的越野杖甩了出去。

    李筝赶紧把越野杖捡起来,只见越野杖手柄的顶端伸出一个类似匕首的东西,上面有些锯齿。李筝看了看说:“这是小型冰斧,可以将手杖转成一支轻型冰斧,在冰地上行走时更方便。”

    看来刚才王猛不小心触到了机关,越野杖突然弹出冰斧,把他吓得不轻。

    我们对越野杖上的冰斧进行测量,发现和死者颅骨的那处损伤完美契合,这样的话,死者头部的损伤问题就解决了。

    早晨7时55分,我推开会议室的门,一股浓浓的烟味涌进鼻腔。昨天刑警队的同志应该是一夜都没睡,用烟硬撑着。

    前几天网上又报道了一位派出所民警在值夜班时猝死的信息,大家好一阵唏嘘,可工作起来,眼中又只有案子了。

    冯大队走进会议室,大家安静下来。冯大队首先把案子的基本情况说了下,然后让我们技术科介绍情况。我根据昨晚的汇总,把尸检情况做了介绍,提出这个案子可能是他杀。

    侦查中队介绍了初步侦查情况。案发现场位于荒野,人迹罕至,监控设备和技术侦查手段都没有办法覆盖,能够摸排上来的信息少之又少,但有一条信息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10天前,在崇山举办了一场春季徒步越野赛,赛程为100公里,大约有500多名选手参加了比赛。但截至目前,没有接到家属报案或者报失踪。

    因为我在介绍尸检情况时说死者穿戴了一身越野装备,所以这条越野赛的信息就变得十分重要了。侦查中队提出,这个案子很可能就是越野赛当天发生的。

    死者所处的深坑并不在越野赛道旁,怀疑死者因迷路或其他情况来到事发地点。

    冯大队问我能不能确定死亡时间,我说:“尸体已经高度腐败,不像早期尸体有那么明显的特征,可以根据尸僵尸斑、尸温角膜来判断准确的死亡时间,只能推断一个大致的时间范围。根据10天前本地举办越野比赛这个情况,我们大致推测死亡时间是10天左右。”

    冯大队指示侦查中队继续展开详细的调查走访,联系赛事组委会,对所有参赛选手进行身份确认。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死者很可能是参赛选手。

    “死者身上的装备价值不菲,说明死者经济条件不错。”冯大队长眉头紧锁,“这起案子首要工作是确定死者身份,但由于尸体高度腐败,面容是无法辨认了,那就抓紧做做DNA,看看库里有没有能匹配上的。”

    “另外,作案工具还需要再落实一下,昨晚现场条件可能不好,你们今天再去现场看看吧。”冯大队长不愧是老刑警,对刑事技术工作也了如指掌。

    散会后,我们回到办公室,收拾东西准备再去现场。

    李筝小声对我说:“晓辉哥,虽然我也觉得死者是越野赛选手,但我觉着这个案子有两个疑点,一是没有家属报失踪,也没有听到赛事组织方的相关报道;二是死者身上没有发现计时芯片手环,也没有越野背包,按理说这么长距离的越野,选手肯定会准备行李的。”

    徒步越野赛上每个选手都有一个芯片手环,计时点工作人员能够现场看到打卡通过的运动员姓名,防作弊、防漏记。数据实时上传,组委会、救援队、跑者、后援团都可第一时间查询出跑者到达每一计时点的成绩,保障赛事安全,增加赛事互动。

    “咱再去现场看看吧,或许能有新发现。”我脑海中再次浮现昨晚见到那具尸体时的场景,顿时感觉蛆充斥了整个画面。突然,我想到了一个重要问题。

    我停下脚步:“昨晚的场景冲击太强,我们光顾着震惊和恶心,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蛆是可以为我们提供线索的!”

    “尸体高度腐败,我们从尸体上看不出具体的死亡时间,但是尸体上的蛆虫是可以帮我们测出具体的死亡时间的。”我有些激动,提高了声调,李筝和王猛一脸茫然地看着我。

    我问:“听说过法医昆虫学吗?”

    李筝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好像听说过,但是没学过呢。”

    “对,一般法医专业的学生不学这门课程,但我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我读大学时,有一位教授是国内法医昆虫学方面的专家,给我们讲过一些关于法医昆虫学的内容。”

    死亡时间推断是法医学的百年难题,又是命案侦破的关键指标。而法医昆虫学通过研究嗜尸性昆虫,为死亡时间推断另辟蹊径。尤其是在对高度腐败及白骨化尸体死亡时间的推断方面,已经日趋成熟。

    昆虫对尸体的毁坏中,以蝇蛆最常见。蝇类对尸臭敏感,可以在濒死期即聚集于尸表产卵;卵可孵化成蛆,分泌含有蛋白溶解酶类的液体,消化和破坏尸体软组织,形成污秽灰白色的蜂窝状小洞;蛆再侵入皮下、肌肉和内部器官。

    在夏季,成人尸体在3到4周内,就可被蝇蛆吃尽软组织。蝇蛆生长发育情况是推断死亡时间的一个主要方法。

    “所以……”我看着恍然大悟的李筝和似懂非懂的王猛。

    “所以,我们要对那些蛆进行检验?”李筝问,“可是我们怎么知道那种蛆的生长周期呢?”

    我笑了一下,没有回答:“走吧,待会儿就知道了。”

    白天现场的氛围明显比昨晚好了很多。警戒带旁,有一位协警在警车里打瞌睡。我们把车并排停下,那协警赶紧从车里出来了。

    简单打了个招呼,我们提着工具箱往那个坑走去。这次我们先对坑的外围进行勘查。坑边有许多石块,李筝的眼力再次发挥了作用,发现其中一块石头上隐约有一个血掌纹,而且更重要的是,还有几根头发!这个发现让我们非常激动。

    发现带血掌纹的石块的位置,恰好位于石坑和小路之间。李筝在坑边蹲下身子,兴奋地向我们招手。

    我顺着李筝的手仔细看去,坑边有一处颜色发暗的地方,疑似血痕,坑壁的角度非常小,就像悬崖一样。

    我们立刻转到坑里,随着王猛在坑壁上发现了一些蹬蹭的痕迹,死者的坠坑过程大致可以确定了:死者用手扒住坑壁,然后跌进坑中。

    我蹲在坑底的石堆上,周围还残存了许多蛆,偶尔还有几只苍蝇围着我们嗡嗡飞着。许多石块上有蛆爬过时留下的疑似血痕,看来需要提取这些石块送检了。

    大约半小时后,我站起身来,对李筝和王猛说:“差不多了,咱可以撤了。”

    回局途中,我去肉店买了三块肉。

    “我对现场的蛆进行了观察,发育最好的是成蛹状态,现场没有发现破壳的蛹,说明还没有变成苍蝇。”我把那三块肉放到实验室的托盘上,把物证袋里的那些比小米粒还小的蝇卵撒在肉上。

    “蝇是本地常见的品种,一般经12至24小时,蝇卵即孵化成蛆;蛆经5至7天化成蛹,蛹经3至5天羽化成蝇。这和我们之前推断的死亡时间大致符合。”

    李筝和王猛听得津津有味,我继续说道:“但蝇蛆的生长过程也受环境影响,所以我想做个实验,看蝇卵在当前的环境下需要多长时间能生长到现场的状态。”

    “至于现场发育最好的蛆目前长到了什么状态,我们只需要每天去现场看一看,只要发现有破壳的蛹就行了。”

    “这三块肉,一块留在实验室里,一块放到咱解剖室的院子里,剩下一块放到现场附近。近期气温变化不大,希望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

    “这样我们就能推算出目前蛆蛹还差几天变成蝇,也能对实验的蛆虫进行比对了。”

    李筝做了个拱手的动作,“佩服,还是晓辉哥厉害。”

    “但这样岂不是需要很长时间?”王猛的话给我泼了一盆凉水。

    我思考了一下:“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其实我们已经对死亡时间有了推论,这不过是一个验证实验。”

    第二天,我们就在现场发现了破壳的蛆蛹,这说明最早的一批蛆虫只需要1到2天就可以破壳成蝇。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每天都会去分别看看那几块肉的情况。在此期间,送检的检材都做出了结果。

    死者的肋骨做出了DNA,坑边血掌纹石块上的血痕和毛发都检出了DNA。毛发是死者的,石块上的血是混合DNA成分,除了死者的DNA,还有一个男性DNA成分。

    这个结果让我们眼前一亮,这块石头就是作案工具,而且嫌疑人受了伤。但死者和嫌疑人的DNA都没有在数据库里比中,看来利用DNA直接破案是不太可能了。

    坑边的疑似血痕和坑里的石块也检出了死者DNA的成分。

    出乎我们意料,越野杖上的那个破冰斧并没有检出死者的DNA。

    案情侦查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越野赛当天,据报道没人发生意外。专案组查找了所有参赛选手,符合年龄段的一共35人,其中4人中途退赛,另有2人没有联系上,这2名选手分别叫张树礼、郑宇峰。

    越野赛所有选手的报名资料里都有两个联系方式,分别是本人的联系方式和紧急联系人的联系方式。紧急联系人,就是万一出现意外情况需要第一时间通知到的人。

    首先联系了张树礼的紧急联系人,接电话的自称是他的妻子,说张树礼近期一直在外参赛,已经一个月没回家了。对于越野选手来说,在比赛季长期不回家是一种常态。她说张树礼应该去参加“杭州100公里”极限越野赛了,那边手机信号很差,故目前处于“失联”状态。

    另一名失联人员郑宇峰的紧急联系人叫韩光,电话打过去,那个叫韩光的人说正在和郑宇峰一起参赛,那边信号不太好。

    专案组根据郑宇峰的手机号码找到了关联的微信,发现郑宇峰发过关于越野赛的朋友圈,近期又发了关于“杭州100公里”极限越野赛的情况。看来郑宇峰并不是死者。

    而通过技术侦查部门协助侦查,越野赛比赛当天,没有发现异常的通话及信号等信息。于是,案件陷入了僵局。

    距离发现尸体已经两周,案子还没有破,我们养的蛆也没有破蛹。又过了3天,才有苍蝇破蛹而出。也就是说,从蝇卵到破蛹,用了17天。

    这让我们非常诧异,看来在相似的条件下,要让蛆长到和现场当天差不多的状态,至少需要15天。我猜测主要是气温的问题,初春的气温远不如夏季高,蛆虫生长孵化没有那么快。

    我根据法医昆虫学上的方程式,套入相关因子后进行计算,得出了极其相似的结论。

    这样问题可就大了,因为死亡时间改变了。虽然只是提前了5天左右,可这5天的差别,对于侦查破案来说是非常大的。因为死亡日期一旦提前,那就不是越野赛那天出的事,整个案件的侦查思路就需要重新调整了。

    李筝提议我们再培育一茬蛆进行观察,强压住内心的复杂情绪,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培育。我找到大队长,把这个情况做了汇报,希望这个新的线索能给破案带来转机。

    冯大队并没有责怪我们定错了死亡时间,反而安慰我说:“看来大家都先入为主了,还好你们及时发现了新情况。”

    就算不是越野赛当天出事,但死者越野装备精良,身份仍考虑为越野或户外运动爱好者。

    专案组再次尝试联系张树礼和郑宇峰,这次联系上了张树礼本人,直接排除了张树礼是死者的可能性。专案组通知他回来后尽快来一趟公安局,他爽快地答应了。

    而郑宇峰依然处于失联状态,而他的紧急联系人韩光的手机也打不通了。

    我们立刻警觉起来,如果张树礼已经能联系上,那正常来说,郑宇峰和韩光也该现身才是,怎么反而在这个节骨眼上失联了?

    我们赶紧抓着郑宇峰和韩光这条线往下查,随着工作的深入,专案组又发现了几个疑点。一是在距离发现尸体16天前,郑宇峰和韩光有过几次通话,之后二人互相之间再没有通话;二是16天前二人通话时,信号位置在本地崇山,恰好是案发地附近。

    专案组调取了赛事组织方的数据库,对这两名选手的计时芯片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两人成绩几乎相同,关键是每个计时点的成绩都相同。

    这种情况常常被称为“替跑”,也就是一个人携带两个芯片参加比赛,可对我们来说意义就非常重大了。于是我们调取了当时终点的录像,发现那个时间段只有一个人冲线,很明显,就是替跑。

    调查到这里,所有人都感觉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近,就差最后一步了。我们赶紧对那个叫郑宇峰的人展开了调查。

    郑宇峰,今年51岁,是一家运动用品专卖店的老板。和死者的情况一对比,年龄符合,工作性质和爱好符合。

    专案组联系了郑宇峰的妻子郝媛媛。据她介绍,郑宇峰最近忙着在外面参赛,已经好久没给家里打电话了,她也早就习惯了。

    为确定死者是不是郑宇峰,我们来到郑宇峰家中,采集郑宇峰的生活用品及家人的血样进行DNA比对。

    在给郝媛媛采血时,她的脸色有些苍白,一直问我:“老郑不会有事吧?”

    虽然我心里已经有八分把握,但结果还没出来,我只能告诉她:“现在还不能确定。”

    采完郝媛媛的血样,我们又采了他们孩子的血样。正常来说,有了郝媛媛和孩子的血样,就能基本确定死者是不是郑宇峰了。

    郑宇峰家里的情况了解得差不多了,专案组让郝媛媛抽空去趟分局,询问关于郑宇峰的一些详细情况,然后就撤了。

    我和李筝马不停蹄地带着血样去了市局。很快,DNA室传来消息,死者就是郑宇峰。

    可是,从郑宇峰的朋友圈来看,他是参加了本地的越野赛和“杭州100公里”极限赛的,那时候他已经死好些天了。

    唯一的解释就是有人伪造了他的朋友圈,而这个人,很可能就是上次联系时,那个声称郑宇峰正和他在一起比赛的人——郑宇峰的紧急联系人韩光。

    我们的怀疑很快得到了证实:前期失联的那位张树礼来到了公安局,他也参加了“杭州100公里”极限越野赛,他告诉我们,他在“杭州100公里”起跑点见过韩光,但是没看到郑宇峰。

    张树礼还告诉我们,他们这些爱好相同的人都有一个固定的圈子,大多互相熟识。郑宇峰和韩光关系好,圈里都知道,两个人一直结伴而行,就像是忘年交,郑宇峰连紧急联系人都填的是韩光。

    一切都对上了。韩光极有可能就是杀害郑宇峰的凶手。

    我跟随侦查中队突击检查了韩光的住处。这个25岁的年轻男子既没有反抗,也没有争辩,自到案后,就一直沉默着。

    我们在韩光家找到了许多越野装备,其中一根越野杖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根越野杖和死者郑宇峰的越野杖是同一品牌的,冰斧也是一模一样的,但加装的杖脚不同,这根越野杖的杖脚有一个圆形的衬垫。大体一比量,我心里有了数。

    我给韩光取了血进行DNA检验,他的血样检出了和现场石块上血掌纹同样的DNA。尽管如此,韩光依然没开口,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

    为了寻找审讯的突破口,我们技术科根据尸检和现场情况对本案进行了命案现场复原。

    案发那天,走到石坑附近时,郑宇峰发现自己脚底被钉子扎了,疼痛之下,他放下背包,在路边休息。这时候,韩光假装过来搀扶他,等郑宇峰靠近石坑时,毫无防备的郑宇峰突然被身边的韩光用越野杖抵着腰部用力一推,差点跌下深坑。

    好在他反应敏捷,用手扒住了坑壁,韩光用破冰斧打击郑宇峰头部,在颅骨上留下了特殊形态的骨折。郑宇峰死扒着坑壁不松手,韩光顺势摸起石块击打郑宇峰的头和手,导致郑宇峰颅骨粉碎性骨折、指骨骨折,郑宇峰坠坑,身亡。

    事后,他在郑宇峰的背包里找到了五天后越野赛的计时芯片手环和手机,带着手环参赛,制造了郑宇峰也参赛了的假象,并用郑宇峰的手机伪造了朋友圈。

    韩光一直拒不承认,直到我们拿出了在他家搜到的郑宇峰的计时芯片手环。

    证据确凿,又加上审讯人员的策略,韩光交代了杀害郑宇峰的事实。动机很简单,就是为女朋友报仇。

    原来,韩光的女朋友梁宁也是个越野爱好者,加入越野圈后,常常跟着郑宇峰一群人参加活动。郑宇峰在越野圈很有声望,还成立了一个跟越野有关的公益组织。热爱越野的梁宁对他很是敬重。

    可是她万万没想到,这个表面上形象崇高的前辈实际上是个大色魔。越野活动常常在野外一走好几天,要么在帐篷里,要么在小旅馆里过夜。条件艰苦,有时还要男女混住。在一次越野活动中,郑宇峰晚上和梁宁住在一个房间,不顾梁宁反抗,对她实施了性侵。

    噩梦并没有因此结束,那次越野活动后没多久,梁宁发现自己怀孕了,在身体上的羞辱和一直坚信的理想破灭了的双重打击下,梁宁一时没想开选择了自杀。

    痛失挚爱的韩光知道凭借郑宇峰在越野圈的声望,不能拿他怎么样,说出来,也许人们还会用“一个巴掌拍不响”这种话来羞辱梁宁,所以他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血债血偿。

    韩光加入了越野群,在一次越野群聚会中假装和郑宇峰“偶遇”,在一系列的套近乎之后,俩人一直走得很近。他在郑宇峰身边潜伏着,寻找合适的动手时机。

    直到这次越野赛,他终于等到了。

    越野赛前,他以熟悉路线、提前训练为由,和郑宇峰相约来到崇山,并故意在石坑附近,用事先准备好的钉子扎破了他的脚底,实施复仇计划。

    韩光交代的行凶过程,和我们的现场重建情况几乎一模一样。

    我走进讯问室时,韩光正抽着烟,烟雾笼罩着脸,看不出表情。

    “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没了,我总算给阿宁一个交代了。只有一点,你们应该好好查查郑宇峰那个所谓的越野公益组织。据我所知,他打着这个名头,性侵的姑娘不止阿宁一个。我杀了这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也算是给那些被他欺负的姑娘出了口气。”

    案子告破,大家都挺开心,特别是王猛。他说:“从来没想过,我们还能靠一群蛆破案。我呢,准备把养蛆实验进行下去,再多养几茬!”

    我高兴不起来,想到梁宁,想到韩光,心里非常压抑。

    李筝拉了椅子坐在我旁边,说:“今天阳光这么好,案子又破了,怎么还闷闷不乐?”

    我看着窗外的阳光,叹了口气:“真不知道这明晃晃的阳光下,还有多少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