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小说网 > 耕耘贞观 > 第126章 李世民的奖励

第126章 李世民的奖励

作者:作者:倚夜听雨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日照小说网 www.rizhaoxsw.com,最快更新耕耘贞观 !

    第126章李世民的奖励

    到底是第一代创业者,虽然李泰没说战争,但难道他们会不知道吗?

    肯定不会的,怎么样把人口维持到不会人口爆炸的区域,他们自然清楚这最残酷的手段。

    但现实是,第一代人是绝对不会走这条道路的,因为且不说他们自己非常清楚,这条道路走来,到底是多么的坎坷。

    从隋唐乱世之中取得最后胜利,并且活到了贞观一朝,这里面到底有多少如履薄冰的冒险,有多少孤注一掷的赌博,怕是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

    更不要说,相对他们的子女,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一手建立的大唐本身,更像是他们意志的衍生,是他们心血的结晶,他们渴望大唐能够传承下去,时间越久越好。

    如果是在那些自以为是的漠视百姓的君王说不定会实行一些减丁减口的政策。

    但对眼睁睁看着大隋朝是怎么被杨广玩完的他们非常清楚,如果真到了站在百姓对立面时,那世界还是这个世界,只不过大唐不再是大唐了。

    毕竟华夏的百姓被逼急了,可是会造反的。

    所以不论李世民,还是房玄龄,在知道了人口上限这种事情后,所想得办法,那就是增加大唐的耕地面积,要么就是想办法推行分封。

    生产力什么他们想不到,但增加粮食产量,能缓解这数据,他们还是非常清楚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农业学府的重要性自然就凸显出来了。

    这时候儒家别说因为李泰的原因厌恶李泰的农业学府,就算是他们明白了农业学府跟他们是竞争的关系所以打压,作为朝廷的最上层,肯定也会主动对于农业学府保驾护航。

    因为没了儒家,顶多就是管理问题,但没了农业学府,那真是要数着王朝的倒计时过活。

    说实话,如果可以,朝廷此刻恨不得这时候能够降临个贾思勰一样的天才人物,能让粮食以匪夷所思的速度暴增。

    但很显然,至少到现在为止,这时代最擅长种田的人名叫李泰。

    倒不是李泰种田技术真有多么高端,而是李泰地位最高,而且建立了农业学府,能把很多当代农业知识整合,然后教授给学生们人,让这些学生去传播种田的技巧。

    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李泰是皇子的话,高陵百姓怕是要给李泰立庙了。

    只不过这年头对百姓来说,对皇家的态度跟对那些普通人态度有几分不同的。

    因为对于华夏百姓来说,政府就是要管自己的,而同时华夏的政府也都是希望能够把百姓的吃喝拉撒都管起来。

    而所以李泰身为皇族皇子,让百姓生产的田亩增加,百姓心中虽然感激,但多少有几分理所当然。

    自己是在大唐王朝混的,出了一个贤王百姓们自然都高兴,但顶多就是希望李泰能活得久一点,最好长命百岁,至于更进一步的立庙什么的,反正不会落在李泰的身上。

    说到底对于百姓们来说,这是李泰的本职工作,顶多李泰干得好,所以尊敬敬仰。

    也正如此,为了将来太子能顺利接下位子,房玄龄是支持褚遂良去江南开设分校。

    一样去研究农作物种植,至少一定程度的削减李泰的力量,以达到分权效果。

    值得庆幸的是,李泰虽看儒家很不爽,但对褚遂良想要学习的事情并没有阻止,甚至还对褚遂良相当严格,而褚遂良的进度也掌握得相当快。

    如果不是一定要等到粮食收成了,才算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流程,实际上以农业学府的现在的知识,褚遂良实际上可以去江南开分校了。

    但小麦收成这件事,这肯定不是现在的人力能够违背的,就算房玄龄也就只有耐心等待。

    毕竟李泰农业学府的知识深度真不深厚,更多的只是种新的思维方法,但农业麻烦的地方就在于,你不真正收割一次,谁也不能说自己真的掌握了农业。

    “急不来啊急不来!”这时候的房玄龄叹了一口气,思索着,“要给克明送封信了,分封这一件事情,到底牵扯有些太大了,但现在的大唐真不适合分封,要劝住圣人啊!”

    说实话,相对分封的事,房玄龄更加关心的是怎么样提升整个大唐人口容纳数量。

    分封的事情房玄龄并不担心,因为分封虽然说的简单,但真要恢复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人口,现在是唐初,武德七年的人口调查中,唐朝诺大的天下竟然只有两百一十九万户,虽然在贞观初期的时候颁布了《令有司劝庶人婚聘及时诏》,但从人口恢复的速度来说,整个大唐人口在记录的也就只有一千万以上而已。

    这么少的人,天下的耕地又不是不能满足,圣人想要推行分封制,难度也相当的大。

    不说彻底解决,至少拖一拖什么,身为官僚的房玄龄还是绝对能做的。

    毕竟有的时候拖一拖真能解决很多事,比如说不定那贾思勰一样的人物就诞生了,或者寻找到什么更好的耕种作物了,总之办法总比困难多,未必一定要走上分封道路啊!

    说实话,身为一个大统一王朝的大臣,那是真不希望朝廷走上分封的制度。

    这不仅是自己也算出身儒家,更重要得是,一旦分封,那就不可避免几代后的战乱。

    毕竟作为大唐第一相,房玄龄别得东西不说,但这点目光还是有的。

    当然,李泰也没闲着,原本李泰以为自己安心的睡了一觉,第二天就要回高陵去的时。

    是第二天一大早内侍就来到越王府的门口,宣李泰吃完早点后去太极殿。

    因为李世民打算早朝后见见李泰,主要是关于分封的事情,希望能跟李泰进一步商量。

    听到李世民这话,李泰自然没有半分耽搁,吃完早点便跟内侍去皇宫了。

    在偏厅等了好一会儿,上完早朝的李世民,便叫上了李泰。

    同时,李泰也知道李世民为什么叫上自己,因为李世民一开口就是:

    “青雀,在你看来现在应该怎么样分封。”

    是的,现在的李世民心中已经在思索着,应该要怎么样进行分封了。

    这一段时间以来,几乎所有人都反对李世民分封,甚至连长孙皇后、李承乾、房玄龄、长孙无忌这些对自己来说最亲近的人或是中立或是反对,搞得自己孤立无援。

    但只有自己的亲儿子李泰,不但果断支持自己的计划,而且还给自己找到理论基础。

    如果不是李泰就是自己的亲儿子,李世民感觉已经可以培养李唐去做未来大唐丞相了。

    所以,李世民昨天晚上想了一夜,今天果断就把李泰叫进来,开始制定分封计划了。

    李泰倒没想到李世民的行动力这么强,要知道就算是关于他洛阳宫殿的郑白渠修建都没见李世民这般的积极啊。

    分封这种东西,对李世民来说真这么重要吗?

    李泰看着李世民,倒是摇摇头道:“阿耶,在青雀看来,至少短时间内不应该想着分封!”

    “嗯?”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就仿佛兴冲冲时,被李泰浇了一盆冷水,顿时脸色难看起来,这可是相当难受,不由沉声道,“青雀你可知你在说什么!”

    “青雀明白!”李泰看着李世民,坦然道,“正是知道,青雀不做媚上之言,不行失格之事,面对阿耶,也只有唯诚而已!”

    李泰心中默默感叹,幸好自己是李世民儿子,若换个身份,自己可不敢说话这么直!

    “那你昨天说你支持分封的话,是在讨好你阿耶吗!”李世民看着李泰认真说道。

    “自然是不是的!”李泰摇摇头对李世民道,“阿耶,有地图吗?”

    “给青雀准备天下十道的地图!”李世民沉声说道。

    很快就有内侍过来,不过倒不是地图,而是模型!

    说实话,自从马援开发出了聚米为山的军事技能,基本上皇帝们手上都制作了一份山川地形的手办模型,当然也就只有皇宫里面有一套,将军们用得还只是地图。

    所以李泰在这大殿内,很快便见到一份现在整个大唐的山川河流地形图。

    虽然没有卫星侦查来得精准,但实际上整个中原的地形精准度并不差,就是中原以外的地区有点模糊。

    李泰看着这个地图,倒啧啧了几句,然后指了指高句丽道:

    “首先因为高句丽的存在,我不觉得大唐适合进行分封!”

    “你是怕高句丽会乘机挑事!”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不由道。

    “嗯!”李泰点头回答,“请阿耶听听青雀的浅见。

    虽然分封是为了解决人口增加超过了耕地面积而使用的一种手段。

    但无可否认,分封会减少我们大唐主体的人口,同样也就是减少大唐的战争潜力。

    所以在高句丽未成覆灭之前,我不赞成进行分封!”

    “为何不把人分封到北方!”李世民看着李泰道,“这样以掎角之势,也能进一步削弱高句丽,甚至也方便我们大唐,压制与统帅草原的异族!”

    “阿耶是百战百胜的战神,不论有没有这人都能压制住草原。

    但兄长和我都没经历过战争,我们的指挥能力未必比得上赵括。

    若是草原上出现封地,一两代还好,时间久了,怕是会成为如同高句丽这般的局面。

    毕竟我大唐最大的威胁,一直都是来自北方的!”

    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不由皱眉,但却也认可的点点头,

    “若如此,难道我大唐覆灭了高句丽,就不一样了吗?!”

    “还是如同我上次所说的,因为我大唐一直以来的受到北方的困扰。

    但在牧草计划完成后,我们北方的防线能进一步向北推进,侵占草原势力。

    在不能确定北方到底有多远前,我觉得北方的土地,尽量还是直接被朝廷控制的好。

    至于分封的地方,在我看来,千里之外是最好的,不论西域的千里沙漠,吐蕃的无尽高原,以及洱海地区的崎岖山林,应该都能够避这些封国将来变大以后的争端。

    毕竟距离远了,这才能够避免争端,远交近攻,形成战略同盟。

    那我们华夏势力遍布的这一圈,应该就没有什么外族势力能够发展。”

    李泰指着地图的边边角角,让李世民听得不由皱起眉头。

    虽然理智上来说,李世民明白李泰说得是对的,但就实际上来说,李世民并不希望自己的老兄弟们分封出去后,自己这辈子都见不到了。

    毕竟自己是要分封他们,又不是要流放他们。

    “但是相隔千山万水,那我们又要怎么联系?”李世民皱眉说道。

    “我们需要打通曾经的丝绸之路,维护丝绸之路的稳定,就是维护我们的大唐的诸侯国。

    而除了陆地上的丝绸之路以外,可以试着从海上沿着海岸线而行。

    只要大地不是无穷无尽,想来终究还是有海岸线,那看看海上有没有更方便的道路!”

    李泰道,“至少现在我们的船只已经能够离开津口,离开海岸线去扫荡海贼。

    未来的船只终究会行驶得越来越远的吧,毕竟水运终究是比陆运便宜的。”

    “也就是说,你的意思是解决掉高句丽,打通丝绸之路,然后再进行分封?”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倒对李泰的话语有了一定认识。

    “如果可以的话,最好人口增长到3000万人再进行!”李泰从容道,

    “分封是会削减朝廷的自身的潜力。

    虽然我很赞成在分封制度,但大唐本身主体人口数量过少,我不觉得这会是件好事。”

    “三千万,也就是六百万户吗?!”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目光不由凝视向李泰。

    “嗯!”李泰面对着李世民却也毫不退缩,道,

    “分封制度的实行不论从国家层面,还是执行层面,这都是一项百年政策。

    我更偏向一步一步将这制度一点点执行下去,至少我不同意在中原,蜀地,江南,陇右等等地区进行分封。

    而是在解决掉高句丽,打通丝绸之路后,在比西域更远的地方进行分封。

    否则纵然解决了人口问题,那中原迟早也会重现春秋战国的乱世。”

    李世民看了看李泰,这白白胖胖的脸那是怎么看怎么嫌弃,说好的唯一战友呢,说好的亲儿子呢!

    李世民一想到这里,不由怒道:“滚回高陵去修郑白渠!”

    “哦……”李泰却是没有想到李世民画风突然一转,但也只能乖乖答应。

    毕竟这关乎自己的政治立场,哪怕是面对李世民自己也不会变的,因为只有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自己才能收拢到属于自己的人才。

    “回来!”李世民突然道,“对了,这次你到底是谏言有功,阿耶还没有赏你!”

    “哦?!”李泰听到这话,倒是屁颠屁颠的回来了。

    “我亲手撰写的《兰亭序》,上面加了私印,拿回去给我抄写一百遍,下次回皇宫把抄写得文章带上。若字写得好,我这撰写的《兰亭序》就赐给你了!”李世民认真道。

    “谢,阿耶!”李泰双眼含泪,面对李世民的恩赐,感动得无以复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