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小说网 > 时空交错:双慕之谜 > 第36章 南宫尧眼中的科举

第36章 南宫尧眼中的科举

作者:尘虑萦心凪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日照小说网 www.rizhaoxsw.com,最快更新时空交错:双慕之谜 !

    看到慕楠溪酣然入梦,那甜美的睡颜让祝星氿心中的忧虑终得释放。他学着“阴阳师”的语气唤来洛洛,命她将沉睡中的慕楠溪送回房间。

    面对身材稍显丰腴的“阴阳师”,大病初愈的祝星氿显得有些吃力好不容易将其稳妥地安置于床上,确保一切都安顿好后。他蹑手蹑脚的退出了房间,轻声的关上了门,确认四周无人后,踮着脚小步跑回自己的房间生怕被人看到似的。

    未曾预料,这一幕恰好被手持行囊,正准备前往祝星氿房间的南宫尧撞见。他原本打算趁慕楠溪离开祝星氿房间之际,找个机会单独与祝星氿交谈。然而,就在他行至半途,眼前的一幕幕却让他愕然。先是见到慕楠溪被一位肥胖女子匆匆拽进了屋内,那女子身形臃肿,装扮诡异。

    不久后,一个小丫鬟搀扶着慕楠溪从房间出来大概是要回房,南宫尧心中满是疑惑,看慕楠溪的状态迷迷糊糊的不像是醒着。正当他准备上前一探究竟时,一个低头哈腰、形迹可疑的人影从房中走出。那人四下张望,确认无人后,才缓缓离去。南宫尧定睛一看,心中一惊,那竟是祝星氿?

    南宫尧并未继续前行,而是悄然退回了自己的房间。他越发觉得祝星氿这个人充满了神秘感,好奇心驱使他不自觉地再次打开了祝星氿的行囊,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令人捉摸不透的人。

    行囊中除了那块令人好奇的神奇石头外,其余物品大多与科举考试紧密相连。其中,一封“家保状”吸引了他的注意。这封文件让他回想起曾经在舅舅和三叔在府邸中那个充满神秘气息的院子里,见到三叔为哥哥准备并递交给州县官员审核的情景。长大后知道这封“家保状”正是这个时代参加科举考试的必备文件,它详细记录了考生的家族世系、现居住址以及相关的审查情况,对于每一个渴望通过科举踏上仕途的学子来说,都至关重要。

    南宫尧轻轻翻阅着,思绪飘回到他年幼的时候。那时的他完全是个一刻都静不下来的泥猴,对读书总是感到索然无味,反而更愿意挥舞剑戟,追求武艺的精湛。每当三叔南宫浔要求他静心读书时,他总会想尽各种办法来分散南宫浔的注意力,或是提出一连串问题来烦扰他,试图磨去读书的时间。

    有一天,他无比认真的问起南宫浔:“三叔,既然科举对朝廷如此重要,那为什么不是年年都举行呢?而是每三年才考一次呢?”南宫浔虽然知晓他又在耍花招不认真读书,但他还是非常赞许这个问题能出自南宫尧之口。

    南宫浔这次没有生气罚他而是反问南宫尧如果现在出发不骑马只靠走路何时能返回临安见到母亲?

    被这个问题深深吸引,南宫尧兴奋的跑到营帐中找到堪舆图并回忆他当年随着南宫浔过来时路上的经历。他自言自语道:“我们从临安出发先是去了建康的舅舅家呆了两三日才继续向北,路上路过韩世伯的营帐又呆了两日…突然,南宫尧开心的大叫我知道科举考试为何需要每三年举行一次了?”南宫尧的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探究的光芒,“还算是有点用”南宫尧一向对文官很是不屑,觉得他们武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文官只会躲在后面说风凉话,这次倒是让他有了改观。

    南宫浔欣喜的看着他得意的小表情道:“对也不全对,书中自有答案。”手指向不远处的书房。

    南宫尧会了意箭一般的跑了过去,如饥似渴的翻阅典籍只为证明他给出的答案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南宫尧找着找着就渐渐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他带着这个问题翻了一部又一部典籍,查找了一本又一本史料,才渐渐的丰富起了有关科举的更多细节。

    其实,这一制度的设定并非出于单纯的考古动机。虽然周朝时的‘乡饮酒礼’是每三年举行一次,但科举考试与之的关联并非直接。宋代对乡饮酒礼的解释,认为它在‘大比’时举行,并与人口普查和选拔人才相关,这为科举的周期性提供了一定的历史背景。

    南宫尧分析道:“科举考试每三年一次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实际生活的需求决定的。

    若以四年为期会觉得时间太长,不足以激发学习的动力,就像南宫尧这样的性格反而容易滋生怠惰。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官学的入学选拔过程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学生们需通过层层筛选才能脱颖而出。在官学内,学生的升级主要取决于一系列严格的考试,包括每月一次的月考、季度性的季考(特别在太学中)以及年度大考。

    其中,年考显然是模仿了科举考试的形式和标准,体现了官学教育对学术严谨性和选拔公正性的高度追求。

    学子们将大量的时间倾注在深入钻研一系列令人敬畏的学科之中,这些学科涵盖了丰富的历史脉络、诗意盎然的诗赋作品以及博大精深的儒家经典。在儒家经典的研习中,他们不仅涉猎了《论语》、《孟子》等核心典籍,还深入学习了《书经》、《诗经》和《易经》等经典之作,同时,还钻研了包括《礼记》、《仪礼》、《周礼》在内的三礼,以及《公羊传》、《 谷梁传》、《左传》等三传,对《春秋》等历史文献进行了详尽的解读。他们如此刻苦学习,旨在为即将到来的经义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展现自己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儒家思想的深刻理解。

    在南宋时期,无论是致力于经义研究还是擅长诗赋创作的进士考生,都需历经一场严谨且全面的三阶段考试。

    首先,考生们被要求撰写一篇“论”,这是一篇深入剖析政治或哲学原理的理论文章,旨在展现他们的学术造诣和思辨能力。此外,他们还需针对现实政策问题,给出三个具体的解答(策),以体现其对于朝廷治理和社会发展的独到见解。

    对于诗赋考生而言,他们则需在严格的规则指导下,依据指定的题目,创作出一首诗和一篇赋。这不仅要求他们具备扎实的文学功底,还需在有限的篇幅内,灵活运用复杂而精细的写作技巧,以展现其非凡的文学才华。

    然而,两年的时间对于遥远各州的学子而言,却显得异常紧迫。他们需长途跋涉,历经艰辛,才能抵达京城参加礼部主持的省试。这段旅程不仅耗时漫长,更充满了重重困难和未知的风险。

    在赶往京城的途中,不得不面对恶劣天气的侵袭、劫匪的威胁以及疾病的侵扰。这些挑战使得他们的赶考之路充满了九死一生的危险。在漫长的赶考之路上,他们如同穿越荆棘丛林的探险者,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艰辛。

    天边刚刚泛起一抹淡淡的鱼肚白,学子们便迎着曙光,踏上了泥泞而崎岖的道路。随着日落的脚步悄然降临,山间的野兽开始发出低沉而可怕的咆哮,而劫匪的威胁则如同黑夜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尾随其后,让人都不寒而栗。

    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手中的火把在黑夜中摇曳,成为他们唯一的依靠。他们不仅要应对身体上的疲惫,更要面对心理上的恐惧与不安。

    暴雨随时可能倾盆而下,泥泞的道路变得更加难以行走;暴雪纷飞,整个世界仿佛被白色的寒冷所吞噬。尽管衣物湿透,鞋子磨破,他们不得不挣扎前行。

    南宫尧突然想到,祝星氿的遭遇便是如此。他在途中先遭遇了劫匪的袭击,身上的财物被洗劫一空,但他凭借着机智和勇气,最终挣脱了劫匪的束缚。然而,就在他以为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又将他推向了生死的边缘。他在风雪中艰难前行,每一步都如同行走在刀刃之上,险些命丧于此。若非他拥有那个神奇的“传家之宝”的庇佑,恐怕也无法顺利抵达临安,参加那场至关重要的省试。

    备考期间不仅考生需要付出努力,他们的家庭、学校和地方官员也并非闲着。

    科举考试对于整个家庭乃至家族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学子们需要面临诸多生活挑战,其中结婚、生子、养家糊口、赡养父母、承担家族事务……这些日常事务都需要有人为他们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协助处理,或是妻子儿女、或是父母族人。

    在备考之余,许多出身寒门的学子还需在官学中担任教职,或更为艰辛地担任村塾教师,以维持生计。而母亲和妻子往往成为繁重家务的承担者,甚至于还需要她们来承担补贴家用的责任。

    投身商海也是一种选择,不过若是碰上朝廷的职业限定可能连考试的资格都没有。照料家产、投身于社会事务,为家族争取荣誉和利益,他们需要在科举考试与日常生活之间找到平衡。

    在没有考中做官之前,家庭的其他成员往往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以支持学子们的备考。这无疑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然而,家人们通常会默默付出,相互支持,共同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学子们也会在备考之余,尽量分担家庭的责任,展现他们的担当和责任感。

    显然,地方官员在筛选和确定科举考试资格的流程上,表现得尤为严谨和繁琐,这一过程往往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和多部门的协作方能完成。

    在决定考生资格的初始阶段,州县官员会提前在举行省试的年份之前,通过县学进行细致的工作。他们需精心拟定一份将要参加考试的考生名单,这份名单的拟定不仅是基于考生的学识和能力,更是对考生品德和家族背景的全面考量。

    为了确保科举考试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县官会向每一位已通过解试的考生索要家庭保证书(家保状)。这份保证书需详细记载考生的家族世系、当前住址等关键信息,以确保考生的身份真实可靠。随后,县官会将这些保证书递交给州官,由其转交给州学进行进一步核实。

    在州学,专门的官员会对这些保证书进行细致的核查,确保其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一旦核实无误,州学的教授将为考生出具正式的保证书,作为他们参加乡饮酒礼和后续科举考试的资格证明。这一流程的实施,不仅体现了科举考试的严谨性,也彰显了朝廷对选拔人才的重视和负责态度。

    因此,在权衡各种利弊的前提下,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以三年为期。这样的安排既不过长也不过短,既能给予考生足够的时间准备,又不会让他们感到过于紧迫。其中一年的秋冬用于检定考试,次年春季则赴京应试,而第三年则无考试,为考生提供了缓冲和调整的时间。

    南宫尧还查找到一个要去礼部参加省试的学子,在某些时期除了需要通过解试考试外还需要通过如下这些严格的调查:

    秘密服丧者:那些选择隐瞒丧亲之痛,不公开表示哀悼之情的人。

    有犯罪经历者:曾经因违法行为而承担刑事责任的人。

    行为不孝不悌者:有确凿证据表明其行为违背孝道,不尊重长辈,不友爱兄弟的人。

    严重违规者:对于两次违反规章制度并选择赎罪,或者一次违规而未赎罪,且对当地社区造成损害的人。

    伪造户口或冒名顶替者:非本州居民,但试图通过伪造户籍或冒用他人身份以获取不当利益的人。

    有严重家族犯罪记录者:其父亲或祖父曾犯下“十恶”中前四条罪行的人。

    特定职业或宗教背景者:从事工匠、商业或吏职工作,或曾从事僧侣或道士职业的人。

    这些规定虽然看似严厉,但实则在某种程度上排除了几类潜在的读书人竞争者。以和尚和吏员为例,他们是社会上数量众多且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和尚们凭借寺院产业的雄厚财力,而吏员们则凭借对官僚政治的深刻理解和在地方上的强大影响力,都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竞争对手。

    再者,商人和工匠中的富裕者,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同样能够在竞争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财富不仅为他们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还使他们能够更广泛地接触社会,积累人脉,从而进一步巩固其竞争优势。

    然而,这些禁令的施行并不直接针对具有这些社会背景的个人。只要他们有志于投身科举,愿意接受教育并秉持士人的价值观,即便不从事那些被明确禁止的职业,他们仍有机会踏上科举之路。

    因此,即便慕家有人涉足商界,慕楠宥的科举之路并未因此受阻。相反,南宫尧由于在军中已获学衔,他便被归类为无法参与科举的群体之一。

    首先,对于考生,应明确避免涉足某些不被社会所接纳的职业。其次,考生的住所信息必须真实可靠,他们应在其原籍所在州参与科举考试,除非存在合理且被认可的特殊情况,允许他们在其他地方应试。然而,最为关键的是第三点:考生必须展现出高尚的品行。

    这一系列规定的最终目的在于精挑细选出既具备儒家学派优良品行,又拥有卓越学习能力的健康读书人。同时,通过一系列的限制措施,旨在有效遏制并削弱那些可能威胁到这些千辛万苦选拔出来的学子们的社会地位的利益集团的影响力,使他们能够更有效的为朝廷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