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小说网 www.rizhaoxsw.com,最快更新落难大唐张阳李玥 !
李丽质的脚步很快,她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女娃娃了,如今整个人精气神充沛,一旁的宫人将姿态放得更低。
一手拿着横刀,李丽质带着王婶迈步走入承天门,一路在宫人的指引下来到兴庆殿。
此刻的兴庆殿有不少人,长乐公主一到便吸引了许多目光。
有些人不明白,有些人清楚,这一次兴庆殿的宴席就是为了这位长乐公主的婚事。
在长乐公主的婚事上,陛下与皇后一直没给出明确的说法,但大家都清楚,谁家若是娶到了这位嫡公主,将来一定可以护住门楣,往后三代人都能圣眷不断。
只是现在长乐公主的行状令众人疑惑,一头长发用一根缎带绑着,束着马尾辫。
一身大红的衣裳,脚穿布鞋,有女侠之气,还有一股飘然于世俗之外的味道。
这就是骊山养出来的孩子,从内而外表现出来的一种气场。
李丽质的目光扫过周遭,众人纷纷避开目光。
太子李承乾走来,“丽质,父皇和母后就在殿内。”
“皇兄先请。”李丽质稍稍一礼。
李承乾诧异一笑,“你都长这么高了,这两年一直在骊山许久不见了,这是……”
见皇兄看着手里的横刀,李丽质这才将刀交给了自己的婶婶,“近来常有练刀法,来时忘了搁下。”
李承乾回头看了一眼在场的宾客,也明白她的意思,今日之行多半是为了婚事,她这是警告众人。
父皇与母后对丽质一直都很溺爱,想来也无妨。
李承乾带着她朝着殿内而去。
长乐公主迈开脚步跟在太子殿下身后,这位公主的脚步很大,走路不扭捏,身形挺拔,谈吐间的端庄与从容之气,也让在场的女眷低下头暗叹公主殿下的这等气场与气质养得真好。
李丽质走入殿内,当即皱眉,在场的不仅仅有宗室的诸位叔伯,还有很多权贵与权贵子弟。
见到父皇与母后,她行礼道:“父皇,母后,女儿来了。”
李世民点头道:“一两月不见又长高了。”
长孙皇后自然不会在意女儿穿着简单,也没有好好梳理发髻。
她招手道:“丽质,坐母后身边。”
王婶站在殿外,这位跟随公主殿下的妇人怀抱两把横刀,目光一直盯着前方。
李丽质跪坐在母后身边,目光扫了一眼殿内坐着的人,叔伯长辈们坐在两边的前排,坐在后方的便是一群权贵子弟。
“陛下,有嫡公主如此,我等为陛下贺。”长孙无忌举杯先行礼。
“为陛下贺。”众人也齐声道。
嫡公主已经成年及笄,对皇帝与皇后来说是一件大喜事,子女都能成年健康,没什么比这事更好。
在场众人中,柴绍先言道:“听闻长乐公主已及笄,如今一见果然英姿不输男儿,我等该贺陛下。”
在场的众人谁不知道柴绍的心思,都知道柴绍早已病重,平时不在朝中,今日得知此事就算是硬撑着也要来入宴,他还不是为了他小儿子的婚事。
李世民笑道:“她久居骊山,早已忘了规矩,一直都是她的皇姐在教导,让诸位见笑了。”
众人也是客气讪讪一笑,再次举杯相贺。
李道宗正色道:“已是当婚当嫁的年纪,遥想当臣等这般年纪还在与人搏杀生死。”
众人想起了当年的乱世,那时候大家都是各路豪杰,也在这乱世之中搏杀出一番功绩。
陛下与这些大唐新权贵谈话时,总是会说起当年,说起当年如何如何,还会说出当年谁的糗事。
但说到了长乐公主的婚事,众人心思各异,有人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的,有些人家是真的想要娶到长乐公主。
只见李丽质突然拿起母后的酒樽,这让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都很讶异。
李丽质一手拿着酒樽站起身。
李世民使着眼色,脸上挂着僵硬的笑容希望她再坐下来。
只见长乐公主一手拿着酒樽,起身言道:“诸位叔伯,皆是我大唐功臣,追随父皇开创功业立功于社稷,丽质敬诸位叔伯。”
长乐公主的话语声回响在殿内,一众文武权贵都还在惊诧中没有回过神来。
李丽质再次往酒樽中倒满酒水,又一次举杯而起,“诸位叔伯念丽质婚事,丽质心中感谢诸位叔伯照拂与牵挂,丽质再敬诸位叔伯。”
见她又是一口酒水喝下,李世民已经坐不住了。
李丽质又再次往酒樽倒入酒水,“丽质是骊山弟子,又是骊山首徒,骊山规矩不论男女皆要到二十岁之后才能论婚事,论嫁娶,父母之命自然不能负,但师命难违,此番论婚嫁,丽质还未到年龄,在此向诸位叔伯赔罪。”
话音落下,李丽质再次将酒樽中的酒水一饮而尽。
一连三次,公主殿下这般豪饮,也让众人一时间啧舌不已,殿内静悄悄的,没人出声。
在面向父皇和母后,李丽质躬身行礼道:“父皇,母后,女儿失礼了,只是女儿不懂人情世故,只好这般行事。”
长孙皇后急忙拉着丽质再坐下,低声道:“?母后与父皇当然是为了你着想,你若不想这么就嫁了,母后也不会让你草草嫁出去的,你这是何苦。”
李世民举杯,“丽质跟随她皇姐在骊山学艺,朕时常去骊山,也知道骊山的规矩,让诸位见笑。”
众人纷纷打趣,说着应该,说着臣等怎敢。
这一年一直有人去探陛下的口风,今日长乐公主这么说了,话语也就明了了。
场面又恢复了其乐融融,李丽质低声对长孙皇后道:“母后,女儿知道这婚事让父皇与母后都为难,与其为难不如直接说明白,让女儿说出来,父皇与母后身上的负担也能减轻一些。”
长孙皇后抓着自己女儿的手,不住地点头,“你自小懂事,就是太懂事了,现在都肯为父皇和母后站出来了。”
李丽质依靠着母后的身子笑道:“女儿是不是长高好多。”
长孙皇后先是皱了皱眉,又忍着笑意,拂过女儿额前的几缕发丝,“长高了,也越发像你父皇了。”
李丽质小声道:“女儿像母后,才不要像父皇。”
长孙皇后打趣地瞪了一眼,“弟弟妹妹都在骊山?”
李丽质点头,“都在骊山,女儿先来一趟。”
“也好,高陵那边出了一些事,母后近日也不出心力照顾,你与玥儿多多照看弟弟妹妹。”
“女儿懂得。”
李丽质当然知道母后说的高陵是何地,那是母后的生母所居之地,从清河迁来之后,就一直住在高陵附近的行宫中。
“母后,女儿就先行告辞了。”
知道丽质也不喜这里的氛围,长孙皇后又叮嘱道:“从侧门出去。”
李丽质点头道:“女儿先回骊山,母后往后多来骊山看望弟弟妹妹,注意身体,当初姐夫告诫的麝香切不可再用了。”
长孙皇后还是点头。
看自己的母后气色尚好,李丽质这才趁着众人不注意从侧门离开。
从侧门走出,再从兴庆殿正门走过,李丽质避开众人的视线与王婶一起离开。
除了朱雀门一路上无话,李丽质路过东市就闻到了甑糕的香味,便给弟弟妹妹们买了一大块回去。
“当初稚奴与东阳她们吃过一次,现在心里还念着呢。”
王婶付了银钱发愁道:“吃了这个多半是吃不下饭了。”
李丽质收好甑糕出了春明门又道:“弟弟妹妹正在长身体,她们能吃。”
王婶从一旁的官兵手里拿过缰绳,俩人一起回了骊山。
兴庆殿的宴席结束了,其实长乐公主三次敬酒之后,这场宴会也没了进行下去的必要。
李世民回到一身酒气地回到甘露殿,“这丽质当真不是坐着车驾而来,是策马来长安的?”
王公公回道:“却是如此,传闻骊山有一匹天山马,非常神骏,是当初卫府送给县候的。”
李世民喝下温热的茶水,酒醒了大半,“嗯,什么东西到了那小子手里,都成了宝。”
当初那匹马还很小,性子也烈,军中便半送半给地交给了张阳,不想三两年之后成了这等好马。
王公公再给陛下倒上茶水,低声道:“今日宴席上,有许多宗室中人都在议论,说是长乐公主身上这等气质与气场是如何养出来的,英姿不输男儿,显得端正,精气神甚好,长得也越发像陛下了。”
陛下终于笑了,这一回是真心的笑容。
“孩子都会长大的,她自小就懂事。”
宴席之后,长乐公主这般明说了,也就堵住了悠悠众口,也就是说在公主殿下二十岁之前,都不会议论婚嫁之事。
终于,李世民觉得自己的耳边可以清净许多。
许多时候,婚嫁都是父母之命,现在又多了一个师命难违,同时李丽质还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
她知道话该怎么说,先是给足了宗室叔伯们的面子,再是痛饮三杯表达自己的歉意,如此一来,一众叔伯也不好再为难她。
父母之命与师命自古都是一样的。
女儿都这么说了,李世民也乐得顺着这个台阶下来了,也给了众人一个台阶下。
要说女儿的谈吐与言行变化,以前在宫里还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女儿,如今在骊山跟着她皇姐学艺这么多年。
从骊山开始建设到如今拜师有五年。
这五年丽质的从一开始变化并不多,最近一两年她的言行才有变化,今日若不是她站出来,又觉得没有今日一朝,更不会觉得她的变化如此之大。
春秋有言:巾帼不让须眉。
现在的李丽质给人就是这种感觉,关中的女子皆有彪悍蛮横之风。
李世民又笑了,他觉得可以对这个女儿放心。
“张阳今日在做什么?”
听陛下问话,王公公回道:“听闻县侯今日一直都在专研作物,说是收集了不少关外的作物,说什么作物的多样性,新任的太府寺少卿还联合了周边县丞,想要一起种植果蔬。”
李世民翻找着桌案上的奏章,总算是在底层找到了太府寺的两份奏章,一份是张阳写的,一份是上官仪所写。
“以后太府寺的奏章不用经过门下省,直接呈给朕。”
乡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忙时乡民们都能劳作,但农闲之时,乡民却要去找活计谋生。
太府寺就是将乡民们的农闲这段时间利用起来,如若关外的作物可以培植成功,对民生来说也是极其有利,如果一个村县可以种出葡萄,他们在种植粮食的同时,还可以种葡萄来买卖。
其他瓜果类似,此乃民生富强之道,果蔬种植成规模化,比如说蓝田县的土地适合种胡瓜,渭南的村县适合种葡萄。
让乡民在耕种上有更多的选择,还能创造财富,如此不论是对赋税还是民生都是极其有价值的。
李世民看完两份奏章,两人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无非就是乡县配合,因条件而异,来种植各种作物。
这一次倒是没有向朕寻求方便,而只是给个报备,万一被人弹劾了,朕心中也可以有准备?
不得不说,以前不论在礼部,还是崇文馆,又或者是东宫还是尚书省,张阳都是一个闲散模样,整日不是在官邸内睡觉,就是带着孩子们玩,又或者隔三差五不在官邸内,想找他都难。
现在倒好了,他人在骊山,太府寺只有一个寺卿和少卿,俩人办事前后配合。
从来没有人在太府寺这个清闲之地如此努力,很是稀奇。
张阳在朝中任职,他的官位也有大起大落过,在其他位置任职他都是能不管就不管,能省事就省事。
也只有在太府寺难得见他如此积极,重要的位置给他,他反而不重视,清闲的位置给他,他竟然还有一些别样的创意。
这人当真是奇了,李世民摇头一叹,放下了奏章问道:“高句丽有消息了吗?”
王公公连忙道:“老奴,这就去问问礼部。”
李世民点头,“不用去问,将许敬宗召来。”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