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小说网 > 和尚:出家人的日常生活 > 第一章 和尚的出现1

第一章 和尚的出现1

日照小说网 www.rizhaoxsw.com,最快更新和尚:出家人的日常生活 !

    和尚祖师是佛陀

    公元前6世纪,一位被尊为佛陀的圣哲在印度创立了佛教。公元2至12世纪之间,佛教传遍了整个亚洲。今天,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有3至4亿信徒,大部分居住在亚洲东南部。

    大约在公元前624年,悉达多·乔达摩王子生于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城。在传说中,乔达摩王子诞生后,不扶而行,向东南西北各走7步,自己说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时地下随王子足迹所至涌出莲花,天空出现两条金龙,在空中口喷清泉,为王子沐浴。

    乔达摩王子自幼在父母亲的王宫中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可是29岁那年所经历的4件事,改变了他的一生。他巡游出城,先是看到一位老人,发白面皱,手持拐杖,行动极其困难;接着又看到一个病人,喘息呻吟,痛苦万状地在道旁挣扎;他还看见一些人抬着一具尸体,那尸体脓血流溢,恶臭难闻,随行亲属痛哭流涕。王子感慨万分,想到世人无论富贵贫贱,都逃不过生老病死的大关。最后,王子看见一个印度教的苦行僧人,一手持钵,一手持杖,严肃安详地走过。王子肃然起敬,感觉这才是令人向往的生活。

    于是,悉达多·乔达摩王子离开王宫,离开了父母妻儿,决心做一个云游四方的僧侣,出家修行。他先和印度教的苦行僧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他们教会了他斋戒和专心静思默想。然后,他又研读了印度教的圣典,可是并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因此,他决定从自身寻求获得真谛和自我解放的道路。

    王子来到尼连禅河西岸的苦行林中,铺荆棘为床,静坐苦修,饥饿时仅取一粒米为食。就这样过了6年,最后身形消瘦得不成样子,但对解脱之道仍无所得。他终于明白,折磨自己徒劳无益。

    于是,他在尼连禅河洗净身躯,并接受了林中牧女供养的乳糜。这时随王子苦行的5个侍从,看到这种情形,以为王子修道的初心已经消退,感觉很失望,便一同离开了他。

    未来的佛陀在河边一个鲜花盛开的沙罗树林里睡了一觉。傍晚花枝垂下时,他起身来到尼连禅河外10里之遥的一棵菩提树下,盘腿坐在树下的大石上,并发誓说:“不成正觉,誓不起座。”于是,他在菩提树下静坐了48天。在第49天的清晨,豁然大悟,得成正果。

    佛经上记载,佛陀悟道的时候,大地震动,天华飘坠,鸟兽及一切生灵都用天香、鲜花和其他供品向他致敬,赞颂释迦牟尼成就佛道。

    成佛之后,释迦牟尼开始云游四方,传授他的教义,信徒的人数也迅速增加。80岁时,佛陀在拘尸那迦逝世。佛陀临终的情节与苏格拉底颇为相似。佛陀感到圆寂在即,对聚集在他身边的弟子最后一次嘱咐,言辞简单,态度坚决:“比丘们,现在我同你们告别。人的一切要素都是短暂的。认真修炼你们的大自在吧。”这是他的最后遗言,说完渐渐升入涅檗。佛陀的遗体火化,仪式庄严。各国王公贵族分取佛陀遗骨,命人建造舍利塔安奉佛骨。

    佛陀——释迦牟尼有着多种多样的称号,在此列举常见的几种。

    悉达多‘乔达摩是佛陀的原名,乔达摩是他的姓,悉达多的意思是“吉祥”。

    释迦牟尼为梵文的音译。释迦,是个部落名称,意思是“能”。牟尼,意思是“仁”、“儒”、“忍”、“寂”等。释迦牟尼的意思就成了“能仁”、“能儒”、“能忍”、“能寂”或“释迦族的圣人”。

    释迦牟尼还常常被称为佛、佛陀,民间的俗称叫佛爷。佛是佛陀的简称,佛陀的意思是“觉”、“觉者”、“知者”。虽然释迦牟尼并不是惟~的佛,但一般佛经上“佛说”的佛就是指的释迦。

    释迦牟尼还有个更流行的称呼:如来或如来佛。如来是梵文的意译。“如”又称“如实”,指的是佛说的“绝对真理”、事物的真相、宇宙万有之本体。“如来”则是指从如实之道来,开示真理者。

    密宗把释迦牟尼称作毗卢遮那佛,意译即“大日如来”,也就是把释迦牟尼佛比作永远不落的太阳。

    五比丘为首批僧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后,又在树下静坐7天,探索弘扬佛法、度化众生的方法。之后就动身,准备到鹿野苑先去度化曾离他而去的5名侍者。途中,释迦牟尼接受了谛婆沙、跋利迦等商人的供养,并接受众人的请求,为他们传法。这是释迦牟尼度化众生的开始,这些商人也就成了佛门最早的在家信徒——优婆塞,也就是我们所称的“居士”。

    释迦牟尼来到鹿野苑,先前侍从王子的5个人还没有改变对他的成见,约定释迦牟尼到时不起立。但等到佛陀来到,那种庄严的气象使5个人都不由自主地起立敬礼,有的为他安置座位,有的为他整理衣钵。佛陀问道:“你们已经约定见我时不起立,现在为什么又为我服务呢?”

    这5个人心感惭愧,就问释迦牟尼:“乔达摩,修道有进步吧?”释迦牟尼告诉他们:“你们怎能称呼无上之尊的姓名呢?虽然对我来说,什么称呼都没有区别,但你们这样骄慢,将会招来报应啊。”接着又告诉他们:“我现在已经脱离了生老病死的忧患,得成了正觉。”

    释迦牟尼的弟子迅速增加,其中值得一提的有摩揭陀国的频婆娑罗王,此人向佛陀的僧团奉献甚丰。还有教主宠信的弟子阿难,此人在佛陀临终时侍奉左右。后来,释迦牟尼家族中的许多人也出了家,其中包括释迦牟尼的儿子罗怙罗。因为罗怙罗年龄太小,释迦牟尼为他制定了沙弥十戒。这是僧人群体中有沙弥的开始。

    舍利弗归依佛教的故事广为流传:舍利弗在王舍城沿街乞讨时遇见佛僧阿说示。舍利弗见阿说示态度安详,便问:“朋友,你的面目安详,面色清纯,师父是谁?信奉谁的教义?”阿说示回答他,佛陀是他的师父,但是自己刚入教不久,还不能阐述师父的教义。在舍利弗的请求下,阿说示把使他心境平和的教义说了个概要:“凡事有因缘,如来说万事的因缘以及因缘如何灭,这就是我教的教义。”舍利弗立即明白了佛陀的话的意义,即有生必有灭,他随即归依了这个能使心灵安静祥和的佛法。他回答阿说示说:“佛法不会如此简单。即使如此,你已经达到万世未见的无苦境界。”

    佛陀很少对非教徒说法,他认为:佛教的教义只有修行人才能领悟和遵循。佛陀的弟子都抛弃了世俗生活,跟随师父云游四方。雨季(六月至九月)则同师父一起留在远离城市(便于静修)但又靠近乡间村落(便于乞食)的花园和寺院里。所有的佛教徒都属于同一团体——僧伽。为了获得正觉,他们每天必须长时间地静思佛陀的圣谛,并遵循佛陀所制定的戒律。

    释迦牟尼的弟子中也有女性(比丘尼),但是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对女人并不信任。弟子阿难陀问他:“师父,我们对女人应该采取什么态度?”释迦牟尼回答说:“不要看她,阿难陀!”“师父,倘若已经看了她,怎么办?”“不要跟她说话,阿难陀!”“师父,倘若我们同她说话会怎么样?”“那就要当心你们自己了,阿难陀!”

    释迦牟尼犹豫了很久才决定接纳女人加入教团,他在自己出生的国度传教时,他的姨母要求入教,这位姨母在他生母死后一直把他抚养成人。但是释迦牟尼一口回绝了。不久,佛陀来到另一个国度,他的姨母剃去头发,穿上袈裟,跟随他的脚步。她的诚心终于让释迦牟尼答应了她的请求,但是规定了八条极其严厉的戒律限制比丘尼。在教团中,比丘尼的地位低于比丘。释迦牟尼规定:“一个比丘尼即使一百岁也要敬重比丘。遇见比丘应起立,双手合十行礼。即使该比丘当天才入教,也要敬重他。”按规矩,比丘尼不能责备比丘,而比丘可以责备比丘尼。

    公元前3世纪,印度国王阿育王归依佛教,使佛教成为印度的国教。许多僧侣还将佛教传到国外,遍及整个亚洲。

    胡僧传佛到中国

    我国西汉末年,一批外籍僧人通过古丝绸之路,经西域诸国把佛教传入我国内地。大约在东汉初年,汉光武帝刘秀之子楚王刘英率先信奉佛教,佛教由此开始在我国的洛阳、徐州等局部地区得到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