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小说网 > 光熹帝国 > 第二十三章 朝堂改制

第二十三章 朝堂改制

日照小说网 www.rizhaoxsw.com,最快更新光熹帝国 !

    天才壹秒記住風雨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袁绍自领冀州的消息传回洛阳后,刘辩既是无奈,又是愤怒。

    对于韩馥,刘辩从来就没有指望他会是袁绍的对手,派他过去冀州,也只是希望他能稍稍拖慢一下袁绍扩大实力的脚步。即便是魏根他们在邺城的刺杀行动,刘辩也只是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对于有些历史的不可抗性,有的时候刘辩也是很无奈的认命的。

    让刘辩愤怒的是公孙瓒的表现。

    朝廷对公孙瓒恩赏不可谓不重,从一个小小的辽东长史擢升为执掌一方兵权的幽州将军。这其中既有他是卢植弟子这方面的关系,另外也是看中他是幽州的地方势力,对他的笼络。

    平时他与刘虞不管有何样的矛盾,朝廷都会尽量的去调和。要知道刘虞可是汉室宗亲,朝廷所倚重的重臣,公孙瓒也只不过是一个地方豪族的子弟,顶多算是一个后起之秀,朝廷将他放在与刘虞相同的水平,进行调和与忍让,已经给了他很大的面子。然而此番公孙瓒擅攻冀州的行为,已经是让朝廷难以容忍的不臣之心了。

    就连卢植对于他这个学生也表现出了极大的愤怒,不但写了一封亲笔信斥责,还特意在《洛阳时报》登载启示,与公孙瓒断绝师徒关系。

    袁隗也趁机上表刘辩建议朝廷应该讨伐公孙瓒,夸大公孙瓒对朝廷的危害以及不臣之心,极力减弱袁绍自领冀州的影响。甚至把袁绍自领冀州说成了为了不让叛贼公孙瓒侵吞冀州而做的事急从权之举。

    很多朝臣受到他的蛊惑都义愤填膺的上表朝廷主张严惩公孙瓒。虽然大臣们吵吵闹闹,可是刘辩却还保持着一分清醒与理智。

    如今天下大乱,各方诸侯都开始蠢蠢欲动。尤其是袁绍袁术两兄弟一南一北的异军突起,俨然已经成为了朝廷的巨大威胁。

    袁术好大喜功,勇而无谋。虽然盘踞在淮南声势浩大,可对朝廷的伤害并不会很大,顶多会是一时间的疥癣之疾。袁术是属于那种有野心没能力的人,而袁绍则不动,既有能力,又有野心,实在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所以一直以来,刘辩把关注的焦点都放在了袁绍身上。

    如今冀州与幽州的形势颇有点三足鼎立的味道,大败后的公孙瓒退到老家辽西,吃了没有后勤根据地的苦头后,公孙瓒自表为辽西太守,占据辽西一地恢复元气。袁绍自领冀州,与公孙瓒已经势不两立。而刘虞忠心大汉,与公孙瓒也是彻底闹翻。对于袁绍,刘虞虽然表面不恶,但是袁绍的野心很大,刘虞也不是傻子,怎会看不出来,对于他也是小心提防。

    三人虽然无合纵的可能,可也起到了一个微妙的相互牵制作用。所以刘辩才会对公孙瓒的不臣之心采取一种漠视的态度,心里的希望就是公孙瓒能代替韩馥抑制袁绍的发展,为朝廷争取时间。

    为了平息朝臣的愤愤之声,卢植向刘辩建议派出大鸿胪韩融、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循等数名重臣前往幽州,名曰调查事情的经过真相。

    接下来,刘辩加快脚步向袁氏一族动手了。

    首先要解决的,是盘踞在朝堂,结党营私的太傅袁隗。

    解决袁隗的方法可以很简单,罗织几条罪名,派一队兵马就能将袁隗抓来杀掉。统调社的特勤司也准备好几条不露声色的将袁隗暗杀的计划。只是刘辩所要考虑的,是以暴力手段干掉袁隗后,对于朝廷所产生的影响。

    袁绍袁术两人的态度,和袁隗一党的士大夫们的态度。袁隗毕竟是灵帝安排的托孤重臣,在天下之中有很大声望,以暴力手段消灭后对朝廷声誉的影响。甚至与袁隗不和,刘辩所倚重的重臣卢植也强烈反对以这种直接的手段解决袁氏一族。

    刘辩将朝廷上所能信任的亲信,魏翊、贾诩、卢植、荀彧和赵云等人叫来了濯龙园,秘密的商议起除掉袁隗的计划。

    卢植、荀彧为人正直,崇尚正道,对于阴谋权术并不擅长。魏翊和赵云也说不出什么主意,顶多是计划定下来的执行者。真正能说上话的,只能是权谋的大师级人物——贾诩。

    “袁氏一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朝廷之内党羽众多,陛下若是想除掉袁隗,必须要先剪除其羽翼,然后将其束之高阁。到时他身无党附,手中无权,犹如提线木偶为陛下握于手掌,杀不杀他也没有什么意义了。”贾诩对刘辩讲道。

    刘辩点头说道:“文和此言正合我意,只是袁氏党羽众多,如何一时间全部除去,还需详细商议一番。”

    刘辩的担心不无道理,袁氏党羽众多,良莠不齐。若是找,却也能找出很多罪证。然而若是全部将他们以此定罪也不现实,这种强硬的方式必然会引起朝堂上动荡。其他人也抱着同样的想法,一时间大都找不出更妥善的方法,各个紧皱起眉头。

    最后,刘辩还是问贾诩道:“文和对此有何想法。”

    贾诩其实对此早有准备,见刘辩发问,便笑着答道:“陛下勿忧,难道陛下忘了将要朝堂改制之事?”

    刘辩先是一愣,随后立刻明白了贾诩的意思。

    朝廷的改制一直是刘辩大计划的一部分,也是未来改革的先行步骤。早在继位之初,刘辩就进行过军事的改制,那时刚刚继位,羽翼未丰,对于朝廷的政治改制便隐忍而没有实施。

    而此时刘辩的地位逐渐稳固,对于朝堂的改制便提上了日程。贾诩见过刘辩的大计划,对于朝堂的改制自然了解。而前一阵子刘辩已经就改制的事情向卢植等人透露出一些口风,卢植他们此时听到此事也不觉得惊讶,仔细一想贾诩的话,倒也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

    朝廷改制必然会引起人员的变动,刘辩可以借此机会将亲袁隗的朝臣清洗掉,或者免官,或者调开紧要部门。手段温和,引起不了太大的反弹,不露声色之下便可完成。

    贾诩的主意不错,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接下来,贾诩又上了一份袁隗党羽的名单,哪些人是死忠份子,需要打压排挤,哪些人是墙头草,可以拉拢收买。所有人都一一分析出来在上面标注。

    这份名单其实从魏翊统领统调社时就已经在收集整理了,贾诩接手后才将它逐渐完善。名单上既有袁隗明面上的党羽,有些刘辩也是了解的。还一些暗中收买结交的,甚至上面还有几个身处要害部门的官员名字,刘辩看到后不由得一皱眉。

    魏翊在一旁也看到了名单上那几人的名字,脸色一阵惨白,急忙向刘辩赔罪道:“陛下,臣一时失察,竟没有发现这些人背叛朝廷。”

    贾诩替魏翊解释道:“此事非是忠贤的失职,而是这几个人是近一段时间才与袁隗勾结上的。袁隗对他们以千金结交,再许以高官厚禄,这才让他们动心归附。”

    卢植也看到了那份名单,担心又愤慨的说道:“袁隗勾结这些人,必是图谋不轨。陛下应早早将他们除去,以防酿成大乱。”

    刘辩沉默不言,思考着此事的对策。名单上的那几个人虽然不是什么重臣,可是却是一些关键点上的紧要人物,袁隗去拉拢这些人,其实就已经是在释放一个信号了:他已经放弃了勾心斗角的政治博弈,准备动手了。

    其实自己这些天也开始有了这样的想法,双方算是不谋而合。大家你来我往交手了数个回合,也该是做一个最后了断的时候了。

    贾诩见刘辩沉默,便说出了自己心中的计划:“袁氏一族四世三公,袁隗更是天下名士、朝廷重臣。陛下一直忌其名望而对他隐忍。如今他心怀歹意,意欲危害社稷,陛下正可将计就计将他除去!”

    贾诩的计划刘辩自然听得明白,引君入瓮嘛。刘辩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满意的微笑。

    接下来的几天里,刘辩多次将卢植等人召到濯龙园,商讨朝廷的改制计划。直到五月初,整个方案落实了下来,刘辩准备动手实施了。

    首先开始的,仍然是军事上的改革。比起刘辩继位之初的第一次军事改制,此次改制更加的深化。

    光熹四年五月,刘辩先是下诏在所朝廷所控制的地区实施正规军与民兵双军制。

    正规军即如三辅军、西园军、北军等,士兵领朝廷高额军饷,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所有供给皆由朝廷提供,平时训练,战时打仗。实施的是募兵制,以良好的待遇吸引精壮参军。人数一般维持在一万至五万人左右,统称为府军。后来为了边境稳固,又设立了边防军,也是府军的一种,待遇高于普通府军。而且为了防止军队叛乱,全国统一后还在军队中实施了换防制度,每五年一次换防,居于内地的府军都有机会换到边境成为边防军。这样既解决内地兵士不经战事容易腐化堕落的问题,又防止军队长期驻守会形成割据叛乱。

    而民兵则类似于唐朝时期的府兵,采取的是征兵制的手段,由城乡的百姓组成。民兵没有军饷或少量军饷,装备自备或战时由国家发放,忙时务工务农,闲时训练。绝大部分民兵的训练都不是用来对外作战,而是用来守城,这样就不用要求太严格的训练。民兵种类很多,负责屯田的屯田兵是一种,服役三年便可退役的民兵常备兵也是一种。甚至城里或乡间各里(里为汉代底层的行政单位)组成的负责治安的几十人的保甲兵也算一种,种类繁多不一而足。

    为了保证兵源,刘辩下诏在朝廷所控制的地区实行义务兵役制,规定上至王公下至黎民,凡二十至四十岁之间的男子一生中都要参军服役并且成为预备役。至于选择什么样的军队便没有要求了。你可以去应募府军,开始职业军人的生涯,或者参加三年退役的民兵常备兵,甚至成为保甲兵每天晚上出来半宿巡逻也算是你参了军。

    为了提高军人待遇,刘辩下诏凡是参军期间的百姓都会免除力役和农赋,而凡是出任政府公职的人你的履历中都会考虑你是否参军这一项。从最简单的科举考试说明,同样考试分数相同的两个人,会优先录取参过军的,如果大家同样都参过军,就要考虑你参加的是府军还是民兵。一般来讲府军比民兵优先,民兵中常备兵要比屯田兵优先、保甲兵优先。如果是同样的兵种就会考虑你是否打过仗,比较二人的军功。官员的考核升职也同样参照这一标准。

    同样的,为了振兴大汉帝国的尚武精神,建立军事强国,刘辩下诏规定了军功封爵的政策。大汉子民只有通过军功才能获得爵位,但也不是说就必须拿着刀上战场打仗。如果你对战争提供了支持,也会获得相应的军功封爵。比如说战争爆发,丞相为前线提供后勤支持或者参与了相关军事决策,在战争结束后,丞相也会因此获得相应的军功来封爵。再从小的讲,一个大商人对一支他看好的军队提供免费的粮草兵器等后勤补给,如果这只军队因此在战争中打了胜仗,那么这名提供粮草兵器的商人也会得到相应的军功。

    这个举措即可以提高商人地位,又可以解决军费问题。不过刘辩也怕国家军队沦为商人集团的利益工具,规定向军队提供后勤支持只能通过兵部,不可以直接与所支持的军队接触。商人就像赌赛马一样,朝廷公布哪几支军队参与战争,商人把钱压在他们相中的军队上面。当然,这个规定也不一定就只能商人参与,大汉帝国任何有志于为国家开疆辟土出力,又想封爵荫子的人都可以参与。不过提供一支军队的战争需要非同一般,也只要那些大豪强、大商人才能办到。之后朝廷为了满足那些中小商人或资产不足的人的“拳拳报国之心”,又规定了可以几个人合资为军队提供支持,到时得到的军功也会按出资多少分给他们。又或者你可以提供一部分的支持,如整场战役所需要的军费是一亿钱,如果你只提供了一百万钱支持,那就只能获得百分之一的军功。当然,你也可以通过军功积分制度累积军功积分来达到封爵所需的军功。

    刘辩取消了大汉帝国现有的十二列侯的爵位,恢复了先秦时期的公侯伯子男五爵。不过相应的封地食邑已经取消了,至少没有了封地的行政权。这样避免了割据势力的产生。获得爵位后,顶多能得到封地的税收提成,这还不能直接向封地索取,只能通过朝廷定期的发放。爵位更多的成为了一种荣誉的象征。不过光熹后期刘辩成立了贵族院,又使得获得爵位的勋贵们有了参与国家政事的权利。

    对于爵位的进阶和获得,刘辩采取了军功积分制度。普通兵士可以通过斩杀或俘虏敌军人数立功积分,斩杀一人积一分。(刘辩为保障人口,颁布的《战俘劳役法》后军队规定生俘敌军可以双倍积分。)小商人也可以通过军功积分来逐渐获得爵位。而高级将领则通过进攻或防守一地来获得爵位,如你累积攻下十个里便可获得男爵,享受一个里的税收提成;攻下十个万人以下的县获得子爵,享受一个万人一下县的税收提成;攻下十个万人以上的县,便可获得伯爵,享受一个万人以上县的税收提成;攻下了一个郡的大小地盘便可获得侯爵,享受一个郡的税收提成;攻下一个州可获得公爵,享受一个州的税收提成。

    每个爵位都分为三等,并分世袭制和终身制两种。世袭制就是爵位可以传给子孙万代,而终身制就是你爵位就只能你本人享用,你死了爵位也自然取消。世袭制的爵位只能是为大汉开疆扩土之功才能获得,而终身制的爵位则是守土之功。比如你大汉守住了一郡,相应的你就获得了终身制的伯爵。一等爵位能获得相应封地百分之三十的税收提成,二等爵位能获得百分之二十的税收提成,三等爵是百分之十。

    隐约的,刘辩也透露出了设置“王”这个超爵的想法,然而却遭到了卢植、荀彧等的一致反对。

    “高祖斩白马立誓,不姓刘者不得封王!”卢植义正言辞的反对刘辩道。

    刘辩无语了。其实就算是真的封王,这爵位也并不会对大汉帝国产生多大的危害,毕竟新的爵位制度没有封地,没有行政权,王爵虽然尊贵但更多的只能是一种最高荣誉的象征,然而卢植等人却死活都不同意。对他们来讲公爵这个爵位的设置已经是让他们勉强接受了,王爵的设置就更不可能了。

    都是亲信,刘辩也不好不顾他们的想法强行设置,只好将王爵暂时作罢。接着刘辩又下诏再次重申了地方政权军政分离的政策。此次诏书措辞严厉,命令各地州郡牧守必须马上交出兵权,服从朝廷。然而这份诏书收到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各地诸侯仍然我行我素,不肯交出兵权。不过刘辩对于这份诏书的收效也并不是特别介意。这只是听从郭嘉的主意,给这些地方军阀们一个最后的警告,之后占据着大义名义的朝廷便可以对他们动手了。

    另外,对于在现有军制中恢复五百人一曲的编制,设立部曲督,增设一个军司马来辅助中郎将领军等一些小改革便无需繁述了。

    军队改制的方案颁布后,紧接下来的,就是刘辩在朝堂上大刀阔斧的改制。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下一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