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小说网 www.rizhaoxsw.com,最快更新旷世修真 !
伴随姜海清的手决完成后,一个箭步跨出。顺着七星,从天枢、天机、天玄、天权这四星又叫勺星,姜海清每踩一步便是一种如同天崩地裂的震动。困于二十八星宿大阵中的黑白无常以及五鬼王完全有种天要塌下的感觉。
虽说这五鬼王不是七星位置所指,可也是困在阵中。还被黑无常的索魂链牢牢套住,那种无力感从未有过,黄袍鬼王现在有种死了不能再死的感觉。但看见主人对黑白无常游刃有余有种说不出的喜悦。
白无常这个时候也已经将手中令牌抛向空中,大喝一声“阎王令捉拿令再此,姜海清魂魄还不速速出来!”
令牌顿时紫光大作,姜海清明显感觉到脑袋一阵眩晕。那是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感受,就像喝醉酒以后或者像伤风患者一般,头重脚轻。顿时双眼漆黑一片!顿时星宿大阵中的晃动也突然停止了。
黑无常叹了口气转头说道:“还好你把令牌抛出来,不然我们两个真要阴沟里翻船了”
白无常乐呵呵的笑道说:“我说八爷你话过早了吧,有阎王令在任凭姜海清天大本事也没用。”
“可是……”黑无常欲言又止
“我说八爷你该不会怕了吧。”白无常嬉笑道。
“哼,我黑无常何曾怕过,只是这个姜海清很邪乎。你看这阎王令都丢出去几个呼吸了。”黑无常说着不是看看天空中的阎王令。
白无常顿时犹如醍醐看着姜海清喃喃自语的说道:“是啊,照理魂魄应该马上出来才对啊。”
“我们先静观其变。”白无常谨慎的说道。
黑无常点点头,手中抓着索魂链。看了一眼五鬼王,恶狠狠的说道:“回头再来收拾你们。”
此时姜海清不知何故进入到太极池界里,但却神志清楚的感觉到外面所发生的一切,一股莫名的力量在身体里游走。与其说是力量不如说是某种气体的汇集。
那种气体游走在静脉的每隔角落,一种说不出的舒服。姜海清不知如今这阎王令不但没勾走自己的魂魄反而让自己仙天罡气催动了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之像。
所谓三花聚顶分别有人花、天花、地花
‘人花’炼精化气,人本由精化而生,故精为种子,修道者心必空於下焦,戒去yin欲,精不妄泻,则精满不思淫,铅花生矣;
‘地花’炼气化神,人之生存赖以气,心必空於下焦,无惊无恐,无忿无怨,则气平顺,道畅通,中气足而不思食,银花生矣;
‘天花’炼神还虚,精气虽足,无神者,则其体无光,其人无命,故神为主宰,今心空其上焦,不执不着,神满不思眠,常清常醒,则脱壳还虚,归入虚空境界,则金花生矣;
五气朝元则心藏神,后天为识神,先天为礼,空于哀,则神定,南方赤帝之火气朝元。肝藏魂,后天为游魂,先天为仁,空于喜,则魂定,东方青木之木气朝元。脾藏意,后天为妄意,先天为信,空于欲,则意定,中央黄帝之土气朝元。肺藏魄,后天为鬼魄,先天为义,空于怒,则魄定,西方白帝之金气朝元。肾藏精,后天为浊精,先天为智,空于乐,则精定,北方墨帝之水气朝元。
以上为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之理。人之修道,必由五行归五老,三花而化三清,始能归原无极本体,而达圆通究竟。
三花聚顶,内丹学术语。在古代,“花”与“华”通,“华”乃是“花”的本字,故而“三花”就是“三华”,表示人体精气神之荣华。所谓“聚顶”就是精气神混一而聚于玄关一窍。萧廷芝《金丹大成集》说:“问三花聚顶。答曰:神气精混而为一也。玄关一窍,乃神气精之穴也。”这里的“顶”有特指意义,它表示“天宫内院”。所谓“天宫”指脑部,“内院”就是以印堂穴与百会学垂直线为中心点的脑部内空间。“三花聚顶”是一种内丹功的上乘状态,这种状态的出现必须经过循序渐进的炼养过程。古代道教内丹家由于害怕泄漏天机,又担心大道失传,便以含蓄的符号象征方式来表达。于是,有关“三花”的名称便有许多转换的形式。从本质上看,“三花”的内在意义乃是“三阳”。所谓“三阳”也就是阴中之阳,阳中之阳,阴阳中之阳。“三阳”之说来自五行与天干的转换
说时迟那时快,姜海清肉身仙天罡气从金色转变为五种颜色,红、白、青、蓝、黄。五色瞬间变成五条光线从体外汇集与百会穴处。五色光芒瞬间消失在姜海清百会穴处。
顿时在太极池界的姜海清灵魂如同包裹了一股淡淡的金光,身体顿时一轻。瞬间犹如奔雷之势直接灵魂从百会穴飞出身体。
黑白无常一看这情况眼都大了,他们知道这个是‘元神出窍’。
所谓元神出窍《周易?系辞传》中曰:“易与天地准,故触弥伦天地之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
按照道家说法,男女分阴阳魂魄也是如此,男人为阳体但却是阴魂加样魄组成,女人是为阴体则阳魂加阴魄组成。
姜海清第一次“元神出窍”,瞬间感觉“山河粉碎,大地平沉”。这时发觉与天地、与万物不二,或者说是发现无有宇宙天地、无有万物与我,初步证明了第八识的存在,第一次真正的证明了“人无我,法无我”。
‘元神出窍’与‘魂魄离体’是两种概念,前者是一种修为达到某种地步让自己的天地人三魂气魄共处在元神里,即便肉身灭掉了也不会影响。这是一种修真如同肉身可以做的一切元神出窍以后当然也可以,元神可施展符咒等等丝毫不会影响。日行千里上天下地无所不能。
而魂魄离体是一种非修真现象,一般由于外界缘故比如惊吓后魂魄离体又或者被勾魂使者勾出魂魄。两种概念完全是天壤之别。
道教认为修道有先后之序,成仙有高下之分,所以道教神仙亦有品位层次之分。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就将神仙分为六等:一为神人,二为真人,三为仙人,四为道人,五为圣人,六为贤人。并称:“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风雨,道人主教化吉凶,圣人主治百姓,贤人辅助圣人理万民录也,给助**之不足也。”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引《仙经》将神仙分为三等:天仙、地仙、尸解仙。称:“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又把神仙分为七阶:玉清、上清、太极、太清、九宫、洞天、太阴。而北周的《无上密要》则从得道成仙的层次出发,将神仙分为:得鬼官道人、得地仙道人、得地真道人、得九宫道人、得太清道人、得太极道人、得上清道人、得玉清道人。其中“得鬼官道人”为人死后的仙鬼安排,表明死后也有升仙的希望与机遇,从而说明南北朝时已有“鬼仙”的说法。唐时的《天隐子》又将神仙分为五类,称:在人称人仙,在地称地仙,在天称天仙,在水称水仙,能神通变化者称神仙。宋张君房《云笈七签`道教三洞宗元》“三清”条目中则将神仙分为九品,称:“太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圣,三九二十七位也。”九仙为:上仙、高仙、太仙、玄仙、天仙、真仙、神仙、灵仙、至仙。真、圣之号亦以上、高、太、玄、天、真、神、灵、至为次第。这与《太真科》的分类方法大致相同。总之,关于仙品的分类方法很多,后来《仙术秘库》对其加以归纳总结,称“法有三乘,仙分五等”,其五等仙为: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基本上奠定了神仙品位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