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小说网 > 染指大明 > 第123章院试案首十二

第123章院试案首十二

日照小说网 www.rizhaoxsw.com,最快更新染指大明 !

    放排之后,张牧被韩方山接到驿站,然后舒舒服服的泡了一个热水澡,饭也没有吃,倒头便睡。

    也不知道睡了多久,迷迷糊糊的听到韩方山的声音道:“大人,大人,李副总兵到了,现在在门外候着呢。”

    张牧揉了揉睡意惺忪的双眼,就听到外面雨打芭蕉的声音,心里琢磨,院试这两天,实在是太累了,连昨天晚上什么时候下雨都没有听到,推开窗户,湿润的空气卷着泥土的芬芳涌进胸腔,让张牧精神一振。

    “快请进来。”张牧赶忙翻身下地,洗漱更衣。

    这个时候,李云昌推门而入,张牧看到他,不由的一愣。

    李云昌穿着一席灰色直裰,满脸倦容,衣襟前胸后背都有一片白花花盐渍,急忙弓腰作揖道:“李大人辛苦了。”

    张牧知道,杭州到台州虽然只有五六百里地,但是大明朝的路可不好走,翻山越岭,看他这样子,怕是路上都没有休息,今天杭州开了城门才进来。

    “张大人客气,为陛下分忧,乃是本官分内之事。”李云昌急忙笑道。

    “韩百户,快去准备一些吃的。我也饿了。”张牧笑道,然后看了一眼李云昌便问道:“台州是不是有倭寇滋扰?”

    李云昌一惊,便笑道:“你是如何知道的?”

    “严厉回来已经有了几日,而你今天才到,想必是倭寇侵扰,你被拖住了。不然你早就该到了。而且我猜战事还没结束,而你又知道我马上院试考完,所以才连夜赶路,过来见我一面。”张牧笑道。

    李云昌笑道:“你可真是七窍玲珑心,什么都瞒不过你。你猜的不错,五六天前,一大股海寇突然从温岭松门卫五十里处登陆,一路烧杀劫掠,有三千多人。

    我得到消息就急忙组织兵马剿匪,昨天才将他们逼退,斩首四百,俘虏几十人。不过可惜的是让他们给跑了,功亏一篑。听闻这些倭寇好勇斗狠,睚眦必报,我担心他们又突然杀回来,又放心不下你这里,所以这才连夜而来。”

    张牧听到这里,便皱起了眉头,李云昌连夜而来,显然是意识到了什么问题,不然他大可不必如此急切,便沉声问道:“让他们跑了?李大人是不是觉得这里面也有猫腻?”

    李云昌冷笑道:“你小子,少跟我买关子。前些年我一直都在浙西防卫,所辖的都是屯田卫所,虽然对前线战事多少了解,可是没有想到已经严重到了这般地步。

    这一股倭寇,我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他们阻击在横山附近,然后命楚门所包抄他们后路,我带大队人马兵分两路围堵,形成三面合围的包围圈,准备把他们一网打尽。

    结果没有想到,我们的包围圈还没有形成,他们好像事先得到了消息一般,竟然在我眼皮子底下就消失的无影无踪。等我再发现他们,他们已经越过了楚门所后防线,直接逃到了海上。

    他们对台州防卫一清二楚,而且对这里的地形也十分熟悉,所以我怀疑,有汉奸给他们通风报信,甚至给他们带路。不然怎么就能在我眼皮子底下消失?所以我这才急忙而来,想看看你这里有什么发现。”

    张牧轻叹一声道:“这些海寇和岸上的奸商相互勾结,狼狈为奸。他们通过奸商,又拉拢了海防卫所官兵,已然成了气候。”说道这里,张牧便将盘石卫赵千户的书信拿出来给了李云昌。

    李云昌看了一下,顿时一拍桌子怒道:“这群混蛋,简直是丧尽天良!”

    “李大人请息怒,事情远远比你我想的要麻烦。我打通了和温家的关系,才知道这后面还大有文章,里面牵扯到的已经不仅仅是奸商,贪腐的所卫官兵,甚至有应天府一些侯门都有参与,而且,远远不止这些。”张牧话里有话的说道。

    李云昌听到这里,不由一惊,目瞪口呆的望着张牧道:“你是说……。”

    张牧缓缓的点了点头,李云昌不由的长叹了一声道:“创业艰难,守业更加不易。”

    “大人也不必绝望,虽然看着乌云遮天,但是好在上下还没有烂透,陛下英明神武,早就看出了这里的猫腻,所有才会命我彻查这件事。有陛下支持,不愁干不掉他们。只是我们小心谨慎一些便是。”张牧说道。

    这个时候,韩方山端着热气腾腾的早餐上来,张牧道:“李大人,先吃些东西。咱们便吃便聊。”

    李云昌奔波一夜,早就饿了,便尴尬的笑道:“那我就不跟你客气了。”说道这里,便抓起来一个包子,就着白粥就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抬头问道:“你打算怎么做?”

    “我已经通过温家混到了他们的圈子里,下一步便是彻底的摸清楚他们的底细。这些都不用您操心,您唯一要做的就是等我准备收网的时候,出兵相助,咱们以雷霆之力,肃清海防漏洞。以保海疆平安。不过这也只能保了一时,不是长久之策啊。”张牧笑道。

    李云昌喝了一口白粥道:“嗯,这件事我回去琢磨琢磨。眼下最难的就是需要一只忠心耿耿的人马。我得细细的挑选。不过你放心,陛下的旨意说的很明白,我自然会竭尽全力。”然后好奇的问道:“那你说说长久之策是什么?”

    “李大人,实不相瞒,自从唐宋以来,一直都不曾封关禁海。即便是蒙元在时,都有泉州那样的巨大的港口。而一直在封关禁海之前,海上只有海盗,却很少听说倭寇。李大人可知道原因?”张牧问道。

    李云昌试探性的问道:“你是说倭寇的出现和陛下封关禁海的旨意有关?”

    张牧微微的点了点头道:“沿海百姓,以海为田,捕鱼为业,其次,海上贸易已经千余年,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南方富庶,一来是因为这里确实是鱼米之仓,但是更加重要的就是海上贸易所带来的滚滚财富。

    我大明朝虽说是物产丰富,可以自给自足,但是面对这样巨大的利益**,堵绝对不是一个办法。干掉了一个温家,还会有更多的温家冒出来。要想彻底的解决倭寇的问题,只能废除封关禁海的国策。开放通商口岸,疏通贸易之路,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朝廷的收入,还可以彻底的解决倭寇问题,百利而无一害。

    所以,我想和李大人联名上疏,向陛下阐述其中利害。彻底的扭转现在的局面。”张牧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