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小说网 > 唐太宗的枕边书:梁言《群书治要》 > 《群书治要》之墨子春秋

《群书治要》之墨子春秋

日照小说网 www.rizhaoxsw.com,最快更新唐太宗的枕边书:梁言《群书治要》 !

    什么是中国古代人文建设的“三驾马车”?墨子代表了真实,老子代表了真理,孔子代表了真诚。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在当时的诸多学说之中,以老子的道家、孔子的儒家以及墨子的墨家影响最大,然而在5000年历史长河的洗礼下,道家与儒家的影响延续至今,墨家却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那么历史上的墨子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传奇人物?他的《兼爱》、《非攻》,又为何会被封建统治者们抛弃?

    在《群书治要》里面,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摘取了关于墨子的一些论述,是墨家学派著作的汇总。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其中收录了《墨子》的71篇文章。到现在,仅存53篇。其中,《兼爱》、《非攻》、《天下》以及《节用》等篇,都代表了墨子的主要思想。

    墨子这个人很有趣,他曾经在春秋战国时期和孟子吵架,吵得很厉害。当时,墨家和儒家两派,可以说是势均力敌。你能想象得到吗?后来,孟子以及孔子所代表的儒家学派,成为中国的主流学派。而墨家却慢慢地被边缘化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遗憾。

    曾经有个叫黎鸣的先生,是位哲学家。他曾经说过:本来,墨子代表了真实,老子代表了真理,孔子代表了真诚,这是中国人文精神的“三驾马车”。后来,墨子的思想被边缘化了。老子的思想,大隐于市,变成了中国人的另外一种隐形人格。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文化。但是这种分化有一个弊端。这个弊端是什么?我并不是说儒家不好,而是缺乏真理支撑的真诚,很容易陷入伪真诚,就是伪善。当然这不是儒家的问题,而是说这个平衡被打破之后带来的问题。

    墨子是中国文化真实的表现。据说,墨家思想分成两派,其中一派以工匠及其手工艺品为代表。所以,中国后来很多的手工艺人都视墨子为他们的祖师爷。但是,墨家的另外一派却发展出了自己的逻辑派,有人说,名家,比如公孙龙等所推崇的逻辑辩证思维,都是由墨家思想演化出来的。但是,这个观点在学术界却并没有达成共识。于是,墨子便在历史的长河中被逐渐淡化了。

    墨子提倡兼爱,主张非攻,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友爱,反对以战争手段夺取政权。同时,墨子还宣扬尚同、尚贤,认为世间人人平等,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如果说墨子学说消亡于封建统治时期是一个历史的悲剧,那么在封建统治消亡的今天,墨子学说是否会重新焕发青春?墨子的思想精髓对于当今社会又有怎样的积极意义?

    墨子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代精神的意义。胡适先生在民国时期花了很长的时间去研究墨子。据说,他还曾经写了一篇很长的论文,讲墨子和现代资本主义精神伦理之间的关系。墨子的思想,在今天看来,特别具有某种现实指导意义。

    比如说,他提倡兼爱、非攻、尚同、尚贤。什么叫兼爱?兼爱有点儿类似于儒家的博爱精神,但又有所不同。曾经有位老师这样跟我讲:儒家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同心圆。人与人之间有亲疏远近,我们和一些人亲近,和另一些人没那么亲近,是合理的。但是,墨子不这样认为。他认为天底下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我跟我父亲的关系与我和敌人的关系是一样的。他这个思想如果放在今天的互联网上,你就会发现它很有意思。我们在互联网上,一个微博好友,或者一个微信好友,甭管他是在你身边还是远在天边,与你的亲戚或朋友跟你的距离是一样的。发一个语音微信,你按着按钮说一句话,它就发出去了。不一会儿,对方就回复了。这就实现了天涯若比邻,世界大同。所以,我们要爱,就要去爱所有人。所有人与我们的距离都是同样的。

    墨子所说的非攻并不是说不打架,据说墨子本人是会武功的,而且武功还很高强。他所说的非攻是什么?是我有打架的能力,但是,我不提倡打架。我以一种核威慑跟你的威慑保持一种平衡。势力均衡之后,我们谁都不敢轻易进攻对方,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和平。所以,他的非攻思想,是在道义上不主张用武力解决问题。如何能够保证大家不用武力解决问题?是保持一个均势的状态。平均的“均”,势能的“势”,均势的状态。

    尚贤,就更有实际意义了。墨子认为,一个社会不应该根据一个人的出身贵贱来对其进行提拔,而应该根据他的能力来进行判断。比如,中国好声音,你唱得好,那你就好,是吧?尚贤的墨家精神在当今社会里面,其实很容易理解。但是你把它的这种精神放到古代去考量,在一个门阀制度非常清晰的时代,那其实是很不容易的。

    现在,我们这个社会也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一天,我在做《冬吴相对论》节目时,和吴伯凡聊起“尚贤”这个话题,比如某些单位的领导,让自己的孩子也进这个单位,快速地提拔,他的孩子也很容易地做了领导。或者,学校的一个教授让他的学生来接替他的学术研究。而且,也在这个系里面上课,之后也成为教授。这种情形延续下去,我们的社会就不能建立一个开放的系统,让优秀的人,尤其是底层的优秀人士得以提升。如果这个提升的通道被封闭了的话,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失去活力。

    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在批评科举制度。但是你知道吗?在中国漫长的古代,科举制度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韩愈、李白有很高的背景出身吗?没有。王安石也是平民出身,但是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朝重臣,能够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如此之大的权力和作为,主要是因为他参加了科举考试,并通过这个制度获得功名。

    所以,从隋唐开始的科举制度,其实为整个中国历朝历代的管理体系带来了一个很好的净化。暂且不谈它的形式僵化、八股文什么的,它起码还是能够帮助人们从底层上升到更高的阶层。最近,我看到一个数据,大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六七十年代,在清华北大读书的同学当中,穷人家的孩子占大多数,**是凤毛麟角。然而,现在有一个趋势,就是读清华北大和一些其他顶级大学的学生,其家庭背景的比例不像以前那么协调了。家里面没有一定的背景,受的基础教育不够好,读这种好学校的概率就要低很多。这种现象并不是今天才发生的,所以,当时墨子提出了尚贤这样一个观念,就是说不拼爹,不管亲爹干爹,只要你不行,谁都帮不了你。

    墨子提倡尚同、节葬。节葬实际上是针对儒家的那种厚葬的提法。儒家有个观点认为,一个人要对父母好,除了在父母在世时要对他们好之外,他们死时也要有很多的金银财宝陪伴在身边。这是儒家的一种观念,正确与否,咱们存而不论。因为各有各的道理,出发点不一样。但是当时墨子认为,把最宝贵的东西都埋到地底下,是不好的,是不利于生产发展的。所以从这点来看,墨家思想相对于儒家思想来说更加务实。

    龙生龙、凤生凤,除了基因遗传之说,人生在世是否真的各有天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谓的圈子文化究竟会对人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一个人的成功究竟该归功坐拥天时的天命,还是该庆幸身处地利的环境,抑或感恩周遭人和的影响?

    一些研究工具理性的朋友以及工商界的朋友都对我说,如果墨子在当时的中国成为主流的话,1500年之前,中国人就发明飞机了;1000年之前,中国人很可能连宇宙飞船都发明出来了。因为他比较崇尚科学、技术。后来我们看到,希腊的科学主义精神好多都在墨子身上得到了印证。

    墨子的这种科学精神,是一种特别有意思的东西,值得和大家一起讨论和分享。在《群书治要》里面,有一篇《所染》。“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什么意思?就是说有一天,墨子看见染丝的人就很慨叹,他说染丝时,如果要用青色的颜料染,丝就被染成了青色,因为丝本来是没有颜色的;用黄色的颜料染,就成了黄丝。投入的颜料不同,丝的颜色也就不一样了。所以,染色这个事情,是需要慎重对待的。

    我们必须把这句话放在特定的背景下来看。有一种人认为,人各有命,天生注定我就是一个好人,爹是英雄儿英雄,爹是浑蛋儿浑蛋,这就是“天命”论。但是,墨子却针对这种观点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后天的周遭环境对人的影响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有钱人,你就应该经常跟有钱人在一起,去学习、观察他们的思维模式;你想成为一个长寿的人,你就应该多跟95岁以上的人学习。

    一个人能够活95岁,一定有其过人之处。他的生命当中经历过多少战争与文化的变迁、政治的动荡,他除了生理因素以外,一定有他的心理因素在起作用。他必须拥有一种使他能够活得长久的心态。所以,如果你想活得长,你就要经常跟这些人在一起,他们的想法会影响你。一个人如果旁边都是些喜欢抱怨的、喜欢挑刺的人,最终很快也会变成一个爱抱怨、爱挑刺的人。但是如果你的旁边都是一些知足常乐的人,最后你也可能成为一个知足常乐的人,这就挺好。

    墨子在《所染》这一篇里面就特别强调了这一点。他举了一个例子,讲到几位知名的君主,比如尧舜禹、商汤这些君主,因为他们身边的大臣都是些忠心耿耿、做事情以天下为公的人,所以,这些君主也就成为很好的君主。而商纣王、夏桀这些人,因为他们身边的大臣都是骄奢淫逸、投其所好的人,所以,这几个帝王就被天下人认为是无仁义的可耻之徒,永远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架上。所以说,圈子很重要。

    还有另外一个故事。钱宁先生曾经写过一本书,对我影响很深,叫“秦相李斯”,李斯曾经在一个很小很小的国家做粮仓管理员。有一天,他在如厕,就看到厕所里面有一只老鼠,这只老鼠眼睛里面流露出一种畏畏缩缩的、恐惧的光芒。他就联想到了他在粮仓里面看到的那些老鼠,它们个个都是稳稳地蹲坐着。注意,是蹲坐,而不是趴着;趴着没有气势,是蹲坐着。而且,眼睛里流露出一副志得意满的像地主一样的眼神。

    李斯就想,为什么老鼠和老鼠之间的气势和眼神会不一样?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最后终于想通了,原来人生如鼠,不在仓则在厕。你之所以成为一只卑贱的老鼠,是因为你在厕所里面;而你之所以成为一个心态平和、显得很有气派的老鼠,是因为你在粮仓里面,从来就没有担心过没有东西吃。

    李斯想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就跟他妻子说:我出去一下。

    此后,他再也没回来过。他投奔了荀子,学习治国之道。最后,他投奔了秦王,成为一代名相。当然,由于他本人做事的方法不太恰当,以及自身能力的问题,最后还是被大家群起而攻之。但是这个故事本身说明了一个很有趣的道理,那就是:人生如鼠,不在仓则在厕。你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跟你本身不无关系,但更多的要取决于你后天所处的周遭环境。

    墨子是一个比较强调客观环境对人影响的人。所以,他在《所染》里面不断地强调,大凡国君的统治能够长治久安的,都是因为他受到了恰当的熏陶,能够循道而行。所以说,善于做国君的人,他们在挑选人才时是非常尽心的。如此,他在管理方面就省事多了。不会做国君的人,自己劳心劳力、伤心费神、忧心忡忡,不但国家治理不好,自身也可能会背上昏君的骂名。

    我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说谷歌的创始人在公司里面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面试,不断地寻找优秀的人才,强化公司的企业文化。

    所以,后来我在百度参与制定企业文化战略时,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到底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其实就是团队的氛围。后来我创业时,我也在想,怎样才能营造一种温暖、喜悦、良善、追求结果的氛围?你要找到这样一些人,让他们加入这个组织,培养出和善的气氛。这样,慢慢地,他们就会去吸引一些有喜乐精神的人,并且排斥一些杀气腾腾的人,这就叫氛围的营造。

    我们常常会发现,报纸杂志经常公布某些领导又落马了。其实有些领导刚开始工作时也是克勤克俭,很认真地工作的,他为什么会落马?其实他自己可能也没有什么享受。但是,很不幸,他有一个追求奢侈生活的妻子。有些人拍领导马屁拍不进去,怎么办?就拍领导太太的马屁。而且,这个太太的生活作风又影响了儿子。所以这个领导的儿子开着法拉利满北京转来转去的,引发了大众强烈的愤慨。最后,领导的一世英明就因为周遭的环境恶化而彻底被毁。他变成了一个**的牺牲品。

    所以,重点在哪里?重点就是环境很重要,一个男人这一辈子,会不会获得一个比较好的结果,往往要看他的妻子是不是一个虚荣贪婪的人。妻子虚荣贪婪,喜欢各种名牌包包,丈夫就算表面上很清贫,很刻苦,也架不住妻子天天吹耳旁风。当然,丈夫也不是没有办法杜绝这种事情的,他可以不回家,天天在办公室里睡。所以我们发现,很多伟大的领导干部都是在办公室里面支张床的。

    墨子特别强调,一个人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以借助有意识地营造自己周围的小环境——你的朋友圈子来实现。这就是墨子《所染》的核心观点。

    《墨子》还有一篇《七患》。他说,国有七患。当国家的城墙不够坚固,不足以保护国家安全的时候,你不修筑防御工事而去修宫殿,这是第一个忧患;敌军压境,四周的邻国都不来救援,这是第二个忧患,就是你跟别人打架时没人帮忙,这是非常危险的;国家的资源都被一些对人类没有什么贡献的人把持着、霸占着,这是第三个忧患;当官的只求维持俸禄,游学者结交不到朋友,国君制定法律来杀戮臣子,臣子畏惧而不敢直言上谏,这是第四种忧患;国君自以为聪明、圣贤而不问政事,自以为国家安定强盛,而不加以守备,认为一切都没事,只要我们不侵犯别人,别人就不会来侵犯我们了,一片祥和,这是第五种忧患;国君信任的人不忠诚,忠于国君的人却不被信任,这是第六种忧患;种植和储藏的粮食不足以供给国人,大臣不能为国家做事,赏赐不能令大家高兴,惩罚不能令大家畏惧,这是第七种忧患。

    他说,国家如果出现这7种忧患,必然灭亡,它们存在于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必然会遭殃。

    这篇《七患》写得很深刻,但大家千万不要对号入座。而且,假如你没有什么朋友,或者你的朋友圈子里个个都是酒肉朋友,当你与别人发生一些冲突的时候,没有人来帮你,那你可就要伤心了。这里我想解释一下“朋”和“友”的区别,“朋”和“友”是不一样的:“朋”,是一起花钱的人;“友”,是一起赚钱的人,所以叫狐朋狗友。狐狸是跟你一起玩的,狗是给你干活儿的。但是,如果你旁边只有朋,而没有友,没有跟你一起共事而只是跟你天天花天酒地的人,那是非常非常危险的。

    所以,墨子讲“国有七患”时,其背后引申出了一个有趣的命题,就是一个人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的选择。你可以现在开始作你的财务预算,可以现在为未来做一些准备,可以每天锻炼身体、少抽烟,可以结交一些比较靠谱的朋友,降低你出现各种变故的概率,提高你度过危机的可能性。墨子的《七患》看似是在讨论亡国之道的忧患,实则是对众生居安思危的一种循循善诱。天命善则持,天命恶则改,不管是持是改,墨子都认为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而非只是听天由命。

    墨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特别强调主观能动性的人。这种思想跟很多国人的思想不太一样,他们一味地强调,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都认为,很多事情就是天命所为,那么天命和人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有一位叫稻盛和夫的先生,就是《活法》的作者,他是日本的经营之神,据说他在快80岁时,才开始执掌已经破产的日本航空公司,并且居然能够在两个季度里,使其扭亏为盈,成为全世界最赚钱的航空公司之一。这位经营之神——稻盛和夫先生,对所谓的天命和后天的努力之间的矛盾有深刻而形象的解释。我们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受到我们出生的年代、我们的父母这些因素的影响,这都是我们不能选择的,这叫业力。但是,你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去部分地改变一些东西的过程叫什么?叫愿力。基本上来说,我们人生的愿力是Y轴,业力是X轴,人生抛物线是X轴和Y轴两个点对应出来的一条连线。

    所以,很多人到老的时候,愿力没有了,觉得自己身体也就这样了,听之任之吧。所以,生命的抛物线也就抛向了业力这一边。还有一种人,他们是可以借助愿力,在老的时候也能改变自己命运的人。

    跟大家分享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有一个人叫褚时健,他曾经是红塔集团的董事长,人称“烟王”。后来因为一些经济问题,被判了刑,他在74岁时因为健康原因,保外就医才重见天日。在75岁时开始重新创业,用了10年时间来培养一个橙子,叫褚橙,是以他的姓命名的。褚橙的种植过程非常不容易,不但需要调制肥料,而且在这个橙子长起来之后,还要砍掉一半,以保证剩下的一半有充足的水分和营养,所以特别好吃。

    一个75岁的老年人还愿意出来创业,而且用了10年时间坚持创业,我们年轻人有什么理由说自己老了,四五十岁就说我已经老了,我没有办法出来创业了,我就这么着了吧,好意思吗?根本不好意思嘛!75岁创业,85岁推出自己的产品,名满江湖。所以哪怕到了晚年,只要你愿力够大,通过后天的努力,仍然可以改变命运。

    还有一个人——“肯德基上校”,他用自己的退休金来创业。所以,我们一方面要遵天命,另一方面也要尽人事。我认为孔子讲的话特别好,叫作“尽人事,听天命”。一方面,对天意有所敬畏,知道它不可违,但是,有时候也要努力地去工作,尽可能在自己能做到的范围之内,将事情做到最好。也许你努力了也不一定有结果,但是,如果你不努力,老了之后,你一定会很后悔。

    我曾经看过一篇研究报告,这是一个针对5000位老人临终遗憾的调查问卷。在这篇报告中,老人们的临终遗憾最多的几条是,后悔自己年轻时不够努力,庸庸碌碌到老;不够听从自己的内心,没有真正去爱;没有珍惜自己的健康,照顾好自己的家庭等。在这些临终遗憾里面,其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后悔。人之所以后悔,就是因为年轻时没有发挥好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其实,每一个人在不同程度上都会有一些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哪怕你是个乞丐,你也有一些机会来做出一些改变。但是如果我们不努力的话,机会就被浪费掉了。针对当时人们以听天由命为理由放弃努力这种现象,墨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一个人哪怕是在最糟糕的情况之下,通过后天的努力,仍然会使自己的境遇有所改善。

    我的一位长辈曾经问我一个问题,他说:梁冬,你有没有想过,对于你今天的这个职位,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面临同样的周遭环境、同样的同事、同样的市场,有没有一个人能顶替你的位置,并且比你做得好一点点?我诚实地回答说:有可能!我认为我做得很好,但是我不否认仍然会有一个人比我做得更好一点儿。他又问:在同样的外部环境之下,为什么这个人有可能比你做得更好一点儿?差距是什么?那就是我在某些方面放弃了努力,而他则有可能在这方面没有放弃努力。通过对现有的不可改变的环境的接受,再调整自己的节奏和步伐,逐渐地进步,你仍然有可能比今天过得要好。

    只有坚持微改良,你才能走得远。如果你想每一次都大步向前迈进,你没走几步就会累死。所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句话其实远比我们小时候读书时所学习和理解得要深刻得多。